世界名畫頻遇襲 藝術界喊話環保團體別再攻擊
(中央社巴黎29日綜合外電報導)藝術界抨擊近來環保人士屢屢攻擊世界名畫,稱這麼做只會「適得其反」,而且這種故意破壞的行徑相當危險。
法新社訪問多家法國與英國知名博物館,包括法國羅浮宮(Louvre),以及倫敦的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與泰特美術館(Tate),館方大多對這個議題保持低調,但也有人呼籲採取更強力的保護措施來防止這些行為。
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在聲明中說,「藝術品本身毫無防備,我們強力譴責試圖損害它們的行為,無論出於哪種理由」。
氣候變遷運動抗議人士本週就是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襲擊荷蘭巨匠韋梅爾(Johannes Vermeer)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當時有兩人將自己黏在畫作,其中一人將自己的頭部黏於畫上,另一人將自己的手黏在畫旁的綠牆,還有第3人扔擲濃稠的紅色物質。所幸畫作有玻璃保護並未受損,並於昨天重新開放大眾觀賞。
發布於社群網路的影片可看到,這些環保倡議人士身穿寫有「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的T恤,其中一人高喊「你們感覺如何,連這幅畫都有玻璃保護…但是我們孩子的未來沒有保護」。
環保人士最近採取連串類似抗議行動,包括在倫敦的國家美術館把番茄汁潑向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名畫「向日葵」(Sunflowers),以及在德國巴貝里尼博物館(Museum Barberini)將馬鈴薯泥潑向莫內(Claude Monet)名畫「乾草堆」(Les Meules)。
巴貝里尼博物館館長韋斯特海德(Ortrud Westheider)表示,近來的攻擊顯示,「保護藝術品免受倡議人士攻擊的國際維安標準還不足」。
德國博物館協會(DMB)和哈索.普拉特納基金會(Hasso Plattner Foundation)安全專家普拉斯(Remigiusz Plath)指出,一連串藝術品遇襲事件「顯然是一種升級的過程」。
他說,「有許多應對方式,當然所有博物館都必須考慮加強安全措施,這些措施過去在德國和歐洲的博物館很不常見,或許只有美國這麼做」。
防範方式可能包括完全禁止手提包和夾克入場,以及進行維安搜身。
他還說,「環境災害和氣候危機當然很令我們關切…但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破壞行為」。
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總監韓特(Tristram Hunt)關切「抗議人士的虛無言論」,「他們認為當前面臨危機,沒有藝術存在的餘地。我不同意」。(譯者:戴雅真/核稿:陳彥鈞)1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