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建交50年:德中交往记事(上)

1972年:签署建交公报:1972年10月11日,德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宣布将互派大使。图为联邦德国外长谢尔(Walter Scheel)和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后互换文本。同年,双方签订贸易协议。但最初,贸易规模还很小:1973年,即建交后首年,双边商品贸易额仅为100万德国马克。

1975年:施密特访华:1975年,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访问中国,负责接待他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施密特是德中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卸任后,他也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施密特后来被中国官媒称为“帮助西方了解中国的老朋友”。

1980年:熊猫外交:1980年,来自成都的一对大熊猫“宝宝”和“天天”作为中国的“礼物”来到德国柏林动物园,成为德国公众的宠儿。其实,踏上德意志土地的第一只熊猫是“琪琪”,1958年就来到了东柏林。“天天”到西柏林两年后病亡,“宝宝”一直在柏林动物园生活到2012年,以34岁“高龄”去世。

1981年:新闻机构记者交流:1981年,当时中国和联邦德国是对外新闻机构新华社和德国之声签署协议,决定互派记者交流。后来,德国之声的中文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德语节目长年保持人员交换项目。图为1980年代德国之声在科隆的办公楼。

1982年:友好城市:1982年,中国武汉市和德国杜伊斯堡市结成友好城市。这是德中之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1988年,杜伊斯堡动物园内修建了一座中式园林——郢趣园。这是武汉送给友好城市的礼物,建筑材料和施工队都来自武汉。

1983年:上海的第一辆大众桑塔纳:1982年,中国向大众购买100套桑塔纳(Santana)散装料在上海汽车厂进行试装,第一台大众桑塔纳于1983年出厂。大众汽车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合资工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正式成立,中国副总理李鹏和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出席了奠基典礼。

1988年:歌德学院落户北京:1988年,德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歌德学院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分院,当时设址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校园内。自那时起,歌德学院就成为中国年轻人学习德语的首选。除了语言课程,歌德学院举办的各种德国文化活动一直吸引大批中国学子。201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庆祝成立30周年(图)。

1989年:天安门事件:1989年,六四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后,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对中国实施制裁,德国也不例外。联邦德国政府对中国动用军队镇压抗议者提出了抗议,并宣布冻结高层往来、暂停贷款和发展援助等制裁。双边关系因此跌入低谷。

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1990年,东西两个德国实现重新统一。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设在当时的首都波恩,中国驻东德使馆遂改为驻波恩使馆的分部。在德国政府决定迁都柏林后,中国大使馆在柏林物色到了一处新馆舍——原东德的工会联盟总部(图),1999年,中国使馆迁入新址。

1993年:科尔访华、关系正常化:1992年,德国联邦议院决议与中国的关系恢复正常化。此后,政治、经济制裁逐步取消,但武器禁运仍保留。次年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中国,期间双方签署了价值63亿马克的经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