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中国参股汉堡港利于德国经济
2022-10-31T13:19:08.507Z
德国政府上周三(10月26日)批准了所谓的妥协方案——允许中国国企、集装箱码头营运商中远集团有限度收购汉堡港“福地”(Tollerort)集装箱码头股份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认为,中资集团入股汉堡港给德国经济带来益处。接受德国媒体Table.Media采访时他表示:“这样一来产品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处理,通过汉堡港交易,而不是其他港口,这有益于德国经济。”
伍德克也谈及了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访问中国,称“这绝对是明智之举”
针对中资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不乏反对的声音。伍德克觉得,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招来不幸。
德国内阁上周批准了相关投资案,不过这是一个缩水版的入股方案。中方中远集团的参股份额从此前的35%降至24.9%,影响力减少、没有否决权。
伍德克也谈及了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访问中国,他将会在11月4日将前往中国访问。伍德克说:“这绝对是明智之举,非常明智。很重要。许多事情在私下里讨论要比在大场合讨论好得多。”
与此同时,肖尔茨所在的德国社民党的主席克林拜尔( Lars Klingbeil )发出警告,不要让中国参与到德国和欧洲安全相关的经济部门。克林拜尔周日(10月30日)参加青年党代会时说:“在涉及到欧洲安全或主权可能受到威胁时,必须将中国排除在外。在数字化、关键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量子计算这些领域,不能让中国参与其中。“
克林拜尔认为,社民党也需要清楚地了解中国侵犯人权的情况。他说:"中国已经改变了。多年来显而易见的侵犯人权状况变得更加严峻……社民党决不能保持沉默。“
一个德国经济界代表团会随同肖尔茨此次短暂的中国之行。他将是新冠疫情以来西方七国集团首位访华的国家领导人。
更多阅读——专家:德国和欧盟必须向中国亮出红线
(德新社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回眸建交50年:德中交往记事(上)
1972年:签署建交公报:1972年10月11日,德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宣布将互派大使。图为联邦德国外长谢尔(Walter Scheel)和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后互换文本。同年,双方签订贸易协议。但最初,贸易规模还很小:1973年,即建交后首年,双边商品贸易额仅为100万德国马克。
1975年:施密特访华:1975年,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访问中国,负责接待他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施密特是德中两国建交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卸任后,他也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施密特后来被中国官媒称为“帮助西方了解中国的老朋友”。
1980年:熊猫外交:1980年,来自成都的一对大熊猫“宝宝”和“天天”作为中国的“礼物”来到德国柏林动物园,成为德国公众的宠儿。其实,踏上德意志土地的第一只熊猫是“琪琪”,1958年就来到了东柏林。“天天”到西柏林两年后病亡,“宝宝”一直在柏林动物园生活到2012年,以34岁“高龄”去世。
1981年:新闻机构记者交流:1981年,当时中国和联邦德国是对外新闻机构新华社和德国之声签署协议,决定互派记者交流。后来,德国之声的中文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德语节目长年保持人员交换项目。图为1980年代德国之声在科隆的办公楼。
1982年:友好城市:1982年,中国武汉市和德国杜伊斯堡市结成友好城市。这是德中之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1988年,杜伊斯堡动物园内修建了一座中式园林——郢趣园。这是武汉送给友好城市的礼物,建筑材料和施工队都来自武汉。
1983年:上海的第一辆大众桑塔纳:1982年,中国向大众购买100套桑塔纳(Santana)散装料在上海汽车厂进行试装,第一台大众桑塔纳于1983年出厂。大众汽车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合资工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正式成立,中国副总理李鹏和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出席了奠基典礼。
1988年:歌德学院落户北京:1988年,德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歌德学院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分院,当时设址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校园内。自那时起,歌德学院就成为中国年轻人学习德语的首选。除了语言课程,歌德学院举办的各种德国文化活动一直吸引大批中国学子。201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庆祝成立30周年(图)。
1989年:天安门事件:1989年,六四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后,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对中国实施制裁,德国也不例外。联邦德国政府对中国动用军队镇压抗议者提出了抗议,并宣布冻结高层往来、暂停贷款和发展援助等制裁。双边关系因此跌入低谷。
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1990年,东西两个德国实现重新统一。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设在当时的首都波恩,中国驻东德使馆遂改为驻波恩使馆的分部。在德国政府决定迁都柏林后,中国大使馆在柏林物色到了一处新馆舍——原东德的工会联盟总部(图),1999年,中国使馆迁入新址。
1993年:科尔访华、关系正常化:1992年,德国联邦议院决议与中国的关系恢复正常化。此后,政治、经济制裁逐步取消,但武器禁运仍保留。次年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中国,期间双方签署了价值63亿马克的经贸协议。
相关图集:回眸建交50年:德中交往记事(下)
2002年:上海磁悬浮亮相:引进德国技术修建的上海浦东磁悬浮列车线,2002年12月31日首航。正在上海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与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乘坐了首次列车。
2003年:抗击SARS:2003年非典(SARS)疫情在中国广东爆发后,德国向中国提供了1000万欧元资金用于抗疫。西门子和Dräger公司赠送了呼吸机,巴斯夫公司捐款10万元人民币。
2005年:巴斯夫-扬子石化:2005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与中国石化联合修建的南京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两家合作伙伴共投资 29 亿美元。自90年代以来,巴斯夫还在上海、湛江、重庆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2022年9月,巴斯夫宣布在湛江启动规模高达100亿欧元的投资项目。
2006年:德国首家孔子学院:德国最早的孔子学院2006年在柏林和埃尔朗根大学揭幕。孔子学院(资料图)一般与德国当地大学合办,参与大学的汉语教学和公共学术活动。德国共开设过19家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德国各界对中国政府通过这一文化机构对涉及中国的学术活动施加影响的担忧增加。已有多个德国大学终止或暂停与孔子学院的合作。
2007年:德中同行:名为“德中同行”的合作交流活动历时三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为主题,足迹遍及南京、重庆、成都、广州、武汉、上海等六座中国城市,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德中同行之家”,活动在世博会期间落下帷幕。
2009年:作客法兰克福书展: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是中国。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中国作为主宾国举办上百场专业出版活动和论坛。“中国文学之夜”、“小人书——中国连环画选展”等专题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
2011年:德中政府磋商:2011年,德国与中国举行了第一轮政府间磋商。图为她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柏林。在这一机制下,两国内阁成员在政府总理的带领下,轮流前往对方国家进行对话和部长级的磋商。2021年的视频会谈,是默克尔任内最后一次磋商。
2014年:习近平访德: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德国。图为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柏林总统府受到联邦总统高克及其伴侣沙德的欢迎。据中国媒体报道,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由2010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习近平再次访德。
2019年:默克尔的最后一次访问:2019年9月,默克尔最后一次作为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在12次的访华行程中,几乎每一次默克尔都提出前往北京之外的省市访问。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她还访问过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杭州、沈阳、深圳、武汉。图为2019年默克尔考察“中德友好医院”武汉同济医院。
2021年:人权争议与制裁:针对新疆少数民族人权遭侵犯,2021年3月,欧盟宣布对中国4名当事官员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实施制裁。中国随即对欧洲10名个人和4个实体制裁施行反制裁,其中包括多位德国欧洲议会议员、德国学者及智库研究机构等。不久,欧盟冻结了已谈判多年的欧中投资协定。
2022年:告别天真:2022年上任的德国“交通灯”政府相较于默克尔政府采取了更强硬的对华立场。9月,经济部长哈贝克(左)证实正在制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确保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产品的依赖性,承诺在与北京的贸易往来中德国不会再“天真”。社民党籍总理肖尔茨(右)上任后一直没有确定访华日程。消息人士透露,今年11月的访问计划已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