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股来说“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现在恐怕未必如此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大幅下跌。

图片来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股票市场似乎又回到了“经济的坏消息是资产价格的好消息”的模式。虽然在2008年之后的时代,情况确实如此,但如今坏消息可能真就是坏消息。

上周由于官方数据显示职位空缺数意外大幅下降,标普500指数上涨,但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因为其他数据显示,9月份的就业人数大幅增长。

这怎么能说得通呢?市场押注的是“政策转向”,即如果经济活动放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可能停止大举升息。在过去15年管理过投资组合的人都很熟悉这个概念:经济数据不景气虽然预示企业利润下降,但由此引发的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最终会导致股票价值重估,即“别无选择”(TINA)的交易,反之亦然。自2009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取得的回报有一半是因为估值扩大。

不过目前看来,坚持所谓的“TINA”操作无论是哪个方向都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成为美联储和大多数主要央行唯一关注的问题。只要CPI高于2%(按照经济学家的预测,从现在直到整个2024年都将是如此),那么即使经济数据表现不好,借贷成本也会持续上升。除非出现长期的经济衰退,否则政策拐点还是取决于CPI,能源驱动的CPI表现通常反复无常。

华尔街的一些人认为疲软的就业数据是个乐观迹象,表明美联储试图温和地给经济降温的举措正在奏效。但这些人可能过于相信早期迹象了:要知道,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落实体现出来,而各家央行以往进行微调的结果都令人非常沮丧

衰退预期没有被市场完全消化。分析师预测明年上半年经济将温和收缩,但奇怪的是,他们却仍然预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每股收益将上升,尽管预期的增幅只有3%。根据FactSet慧甚的可追溯到1957年的数据,经济衰退期间每股收益的中位数变化为下降18%。

投资者并不完全相信分析师所言,因为标普500指数反映的是未来利润下降的情况:该指数在过去一年里下挫了17%,相比之下,在以往经济滑坡前的12个月里,该指数的跌幅只有3%。但标普500指数在经济衰退期间的平均跌幅为24%,因此该指数很容易进一步走低。同时,股票估值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处于2018年的水平。

随着美国大公司将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本周投资者将开始获取更多线索。根据FactSet慧甚的初步分析,公司高管们仍然认为,他们的首要关切事项是劳动力短缺,而非需求下降。

本次由通胀引发的经济衰退会不会与以往不同?会的,这正是公司盈利比标普500指数近期表现所暗示出的情况要更好的最有力理由。有迹象表明,通胀已经达到了顶峰,或者至少徘徊在接近顶峰的水平。若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先例来看,利润率到现在应该已经下降了很多,正如Leuthold Group的策略师Jim Paulsen所强调的那样。但不同之处或许在于,以往那时的失业率也在上升,从而进一步打击了消费需求。

如果说有什么迹象预示这种奇怪的疫情后经济会违反历史模式的话,那就是劳动力市场具有顽强的韧性。股市走牛就有赖于此,而不是指望黯淡的经济数据会促使美联储降低紧缩力度上。

观察市场可以发现,资产管理人重新安排资金的方式暗示他们预计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华尔街日报》的Dion Rabouin介绍了追踪衰退预期的四个关键指标:美联储新推出的公司债市场困境指数(CMDI)、盈亏平衡通胀率、未来五年之五年期预期通胀率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此外,他还解释了它们的走势如何体现了衰退预期增强。封面图片制作:David Fang WSJ S Chinese

相关阅读:

美联储目前是否会由紧转松?高盛策略师持否定态度

美国经济韧性削弱股市和债市前景

摩根大通CEO警告:美股可能再跌20%并带来更大痛苦

波动不安的美股本周将迎来财报季考验

标普500指数避免利润衰退全靠能源股,但恐难持久

美股9月困境可能预示10月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