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代工厂因疫情防控减产 中国制造的挑战与韧性

  • 陈岩
  • BBC中文记者
在中国深圳工厂组装苹果零件的富士康员工

图像来源,AFP

急着想买iPhone 14 Pro 或iPhone14 Pro Max?苹果公司说,你可能还得再等等。

上周日,苹果公司发布声明称,由于位于中国郑州的代工厂生产能力降低,iPhone 14系列机型出货量将低于预期,这将影响该产品在12月假日销售季的表现。

两周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iPhone代工厂富士康(Foxconn)园区爆发新冠疫情,全厂区暂停各类聚集活动并实行交通管制,除了疫情防控或救护车辆外其他车辆禁止上路。区内除了超市、药房等,所有场所及商户都暂停营业七天。

大量担忧受感染的员工决计出逃, 徒步返乡,有的工人甚至要步行两天两夜才能回家,引发广泛关注。

路透社报道称,作为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之一,针对该园区的管制措施,可能致使iPhone产量减少多达30%。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上周表示,调查发现该工厂产能利用率现在约为70%,因此将iPhone的季度出货量预测值,在之前8000万部的基础上,减少200至300万部。

Foxconn employees wait to go home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许多郑州富士康员工尝试突围离开。有媒体称逃离人数高达十万。

更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不确定性

“任何影响苹果生产的事情,显然都会影响其股价,”美国LPL金融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克罗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 但他说, 这些事件背后更深层次问题,是围绕中国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有很多传言称中国政府正在讨论是否在一季度取消一些新冠限制措施,外界在猜测这些传言有没有任何真实成分。

今年以来,奥密克戎变种袭击中国,多个经济重镇在封城和解封中不断反复,拖慢了中国复苏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苹果今年iPhone14系列新机型发布后不久,即宣布计划也在印度生产这一最新型号的手机。预计今年将有5%的iPhone14系列的产能将转移到印度,比分析师预期的要早得多。

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导致工厂停工和大规模供应链扰动。因此,全球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采取“中国加一”战略——可以理解为备胎战略,即重新调整供应链,避免投资只局限在中国。

不过,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规模且在地区层面形成了产业集群,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也将仍是主要制造业枢纽,目前多国的供应链多元化尝试更多是应急和补充手段,尚无法对中国制造业构成替代。

数据似乎也证明这一点。虽然,供应链扰动持续影响中国经济,但仅从外贸额来看,大量国际订单依然还在中国——11月4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144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00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称,在三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以及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外需有所回落的不利条件下,对外贸易顺差还能创历史新高,说明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贸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取得积极进展。

苹果商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苹果在中国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友岸外包与德国加注

除了疫情原因,也有企业出于地缘政治原因,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依靠离岸外包(off-shoring)降低成本,把订单转移到中国、墨西哥、孟加拉等劳动力低廉地区。

疫情来袭后,美国提出近岸外包(near-shoring),把制造环节就近部署到周边国家,以降低供应链的脆弱程度。

而今年乌克兰战争和台海局势恶化后,美国又推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概念,号召供应链转移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

而根据“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原则,印度能够承接欧洲、台湾、韩国、日本等美国盟友的产能转移,而本次事件中受影响的iPhone组装厂富士康,就是台湾企业。

因此,有观点认为,美国会继续极力在盟友间推进“友岸外包”,这个过程中,印度可以成为最大赢家,中国或将成为最大输家。

德国总理肖尔茨周五(11月4日)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德国总理肖尔茨周五(11月4日)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德国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 ,萧兹)访华,似乎动摇了“友岸外包”的进程。随他访问的代表包括大众汽车(VW)、巴斯夫(BASF)、西门子和德意志银行的董事会主席。

期间,北京签下了140架空巴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而近期巴斯夫、空客、宝马、大众都密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达到百亿欧元。

以巴斯夫为例,这家德国化工巨头在今年七月,决定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总投资预计100亿欧元,是其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一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