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風險升高 國泰金蔡宏圖分享3大觀察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3日電)氣候變遷造成巨災風險加劇,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分享3大觀察,包括金融創新以支持可行性,混合型融資可能成為主流,金融業針對擱淺資產應及早因應調整資產配置,並了解通往淨零之路絕非易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正在埃及召開,國泰金今年取得周邊重要論壇世界氣候高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WCS)獨家轉播權,蔡宏圖與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受邀分享台灣金融業相關經驗。
在「金融轉型:創新金融商業模式帶動的關鍵淨零影響」主題中,蔡宏圖擔任首場專題演講者,這也是WCS13年來首位來自台灣的開場講者。
蔡宏圖透過視訊分享,社會大眾對於環境意識提升,企業必須思考平衡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以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瑞士再保險的報告指出,2021年因為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是2700億美元,遠高於2020年1900億美元,損失金額正快速成長。
蔡宏圖表示,隨著氣候風險升高,可能造成生存處境每況愈下,這將對很多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重大的損害。
蔡宏圖指出,全球84個國家承諾淨零排放或是碳中和,約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4%,亞洲有15個國家宣布計畫,日本與韓國把2050年碳中和入法,企業面對氣候和環境風險做情境分析時,不僅要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也需要前瞻規劃與行動支持。
蔡宏圖表示,台灣約有63%民眾是國泰金的客戶,國泰金控致力於多項全球氣候相關倡議,也是台灣首家加入RE100的金融機構,目標是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
蔡宏圖最後分享3點觀察。首先,需要金融創新,因計畫預算差距懸殊,因此以金融創新克服風險與提升商業可行性是必要的。像是混合型融資(blended finance)可能成為主流方案,如善用開發銀行及開發基金的信用增強(credit enhancement)與優惠提撥(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s)以優化商業條件,也是值得探索的機會。
其次,淨零投資的機會增加,許多永續金融專案需要在地專家的洞察及專業,通過外部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也是好的選擇。關注爭議產業的撤資趨勢相當重要,這類產業可能成為「擱淺資產」(strained assets)。金融機構需要及早準備,或是調整資產配置。
最後,蔡宏圖強調,通往淨零之路絕非易事,金融資源與承諾至關重要,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使決策過程更加艱難。(編輯:蘇志宗)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