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經濟不樂觀 海基會建議台商審慎因應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8日電)海基會顧問今天在會議中表示,全球經濟缺乏成長動能、全球產能過剩機率高,美歐國家通膨仍嚴重,明年全球經濟並不樂觀,建議台商宜保守看待自身投資行為。
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舉行顧問會議,針對「2023國際經濟情勢與台商因應之道」進行討論。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詹志宏於會中表示,面對全球情勢及中國大陸整體經營環境急劇變化,海基會持續做好各項資料與意見的彙整,提供給台商參考,期能幫助台商即時有效因應情勢的變化。
針對國際經濟情勢,顧問認為,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相較通膨壓力較小,經濟表現較亞洲其他國家相對較好,但經濟成長也有趨緩之勢,面對國際經濟變局、產能過剩隱憂以及半導體產業庫存去化需要時間,預期不看好明年上半年景氣。
另有顧問建議,台商宜保守看待自身投資行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融入盟友供應鏈、提早因應淨零趨勢,把握減碳商機。
也有顧問指出,疫情開始後,通貨膨脹從成本推動轉變成需求拉動,美國10月通膨雖降至7.7%,還是很高,尤其美國的勞動市場減少1%,約260萬勞動力,造成工資上漲,同時房價及房租持續上漲,油價不穩定,美國的通膨還會持續一陣子,利率也持續在高檔。
中國大陸部分,顧問認為,中國大陸內外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在提升中,是企業必須留意的風險。包括頻繁封城造成經濟衝擊,中共利用權力分配資源,而非使用市場機制解決,顯見未來中國大陸將走回社會主義路線,期望透過包含供銷社、共同富裕、大食堂等作法來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
這種左傾的「中國式現代化」存在隱憂,一方面可能導致「尋租」問題的惡化,另一方面因恐將產生「租值消散」現象,例如排隊所造成的消耗與無效率。
至於台商未來發展,顧問建議可關注兩個商機,首先是數位經濟,鑒於新冠疫情改變人類生活習慣,大量使用行動支付,各國積極建置資訊中心,帶動雲端服務高速成長,未來5年也將持續成長。其次是淨零碳排的商機,美中最大共識即為低碳,兩岸產業交流合作仍密集進行,且逐漸聚焦在數位經濟和淨零碳排,台商可提早因應相關趨勢,尋找發展契機。
詹志宏強調,海基會配合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過去2年陸續邀請台商走訪台灣各個縣市,了解當地投資環境,也尋找商機,受到台商高度肯定,目前已投資或正在洽談中的有10幾個案例。(編輯:張淑伶)1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