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T11:31:21.056Z
图为习近平11月8日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官方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军委联指总指挥习近平周二(11月8日)视察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简称“军委联指中心”),要求 “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

 “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

习近平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全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他也指出,军委联指中心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实施战略指挥的重要支撑,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牢记职责使命,加强国家安全形势研判,加强军事斗争现实应对,加强指挥运行实践创新,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战略指挥机构。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何卫东及其余4名军委委员尚福、刘振立、苗华、张升民陪同习近平视察。

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何卫东及其余4名军委委员尚福、刘振立、苗华、张升民陪同视察

为何强调“安全”?

路透社相关报道指出,自 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走上日益威权化的道路,其重点是安全——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把控、推行更强硬的外交、打造更强大的军队。

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Nadine Godehardt在二十大后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中共二十大对于安全概念的强调尤为突出。“这个概念在这次的报告中反复被提及,而且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有谈国家安全的,有谈政治安全的,有谈制度安全的,有谈意识形态安全的,有谈传统安全问题的,也有谈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这无疑也说明,安全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习近平的一个重要话题,从他第一个任期开始就是了。”

这位德国专家表示,对于习近平来说,这种内部安全化,以及面向外部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一个核心要素,比经济发展更有分量。“我认为这种情况再次表明,多年来,中国的政治走向真正地发生了变化,开放市场、改革开放政策这些理念如今明显退居其次,而且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如此。”

相关图集:习近平掌权这10年

老虎苍蝇一起打,建立个人权威:2013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从严治党」,并且喊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随后中共展开了一系列党内整治运动。 2014年,前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成为因腐败被捕的最高级别官员,被开除党籍、公职,判处无期徒刑,打破了自邓小平时代以来「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中国官方透露,从2012年12月到2021年5月,中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人数共计408万9000人。反腐运动除了打击腐败官员之外,也是习近平铲除政治异己的手段。
取消连任限制,加深个人崇拜:2017年10月的中共19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被写入党章。普遍认为,习近平在此时巩固了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隔年2018年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修宪案,取消了邓小平时期定下的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为习近平在二十大后继续连任铺平了道路。 2021年公布的《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再度加深了对于习近平的个人崇拜,《决议》写道:「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脱贫胜利 李: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习近平在2012年出任最高领导人时曾宣布,消除贫困是他的首要施政目标。 2021年2月,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然而,世界银行对于「极度贫困」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于1.9美元,中国的标准略低于世界银行,约为每天1.7美元。经济学家胡星斗曾表示,如果按照联合国或世界银行标准来衡量,中国还有好几亿贫困人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2020年表示,仅管中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
提共同富裕,私企大佬成目标:尽管宣布脱贫成功,中国贫富差距的鸿沟却越来越大。为了调节此现象,2021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该次会议强调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会议中也提到「三次分配」的规划,即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鼓励富人捐赠,让资金流向相对贫困人群而实现社会收入转移。此后,多家私企成为中国政府打击的目标,私企大佬如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京东创办人刘强东等人纷纷宣布退居幕后,避免惹祸上身。
整治房地产业,打击教培行业:近几年,中国政府开始采取对资本敌视和打压。在习近平「房住不炒」的口号下,北京开始采取实质性措施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畸形扩张。 2021年推出对房地产企业实施限制融资的「三条红线」,要求房企压缩负债,这导致以恒大为代表的一批地产开发商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也使以往热络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明显降温。 2021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双减」政策整顿教培行业:严禁教培机构资本化运作,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被视为宣告教培行业的「死刑」。教培领军企业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股价,分别暴跌超过80%和90%。
新冠疫情:从最初掩盖真相到强硬清零政策:2019年末,新冠疫情首先在武汉悄悄扩散,当局在疫情初期试图隐瞒消息。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曾在私人微信透露可能是SARS病毒,并且质疑当局「没有人传人」的说法。他随后遭到上级约谈、被央视新闻报导成「传播谣言」,却在一个月后死于新冠肺炎。如今,在全球疫情肆虐两年多后,大部分国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习近平仍强调,中国防疫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中国一再出现大中城市全城被“静态管理”,动辄数千万居民处在被封锁的状态,经济发展也严重受到防疫政策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仅0.4%,创下两年来的新低。
从铜锣湾书店事件跨境抓人到国安法砸毁香港一国两制:2016年,香港铜锣湾书店5名书店股东及员工突然失踪,其中书店经营者李波事后证明在香港被抓,引起舆论对于「内地执法人员跨境抓人」的不满。三年后,香港2019年爆发反《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民众发起的示威游行遭到香港政府镇压。一年之后,中国人大2020年表决通过了《香港国安法》,批评政府的人士将有可能被冠上「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多间香港新闻媒体遭到警方调查或主动宣布停止运作。习近平今年会晤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时表示,今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上,在批评者眼中,「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等自治方针如今只剩下口号。
从新疆再教育营海外曝光到人权理事会出台报告: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称,须以严厉手段打击新疆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习近平2014年访问新疆就曾说过:「对暴力恐怖活动,必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露头就打。」自2017年起,新疆大规模设立「再教育营」,拘押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德国独立学者郑国恩(Andrian Zenz)的研究首先披露了这一现象,后来国际媒体的报导逐渐揭示有关营内强制劳动、虐待、洗脑等侵犯人权的做法。中国至今仍否认新疆再教育营存在,称这些机构为杜绝极端主义、为维吾尔人提供就业技能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 2022年8月,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发布了报告,称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实施酷刑的指控是可信的,并提到中国可能犯下反人类罪。
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从大张旗鼓「撒币」到问题重重:中国政府于2013年开始倡议并主导被称为「一带一路」的跨国经济带,其范围涵盖了历史上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习近平所提出的「大国外交」的一部分 ── 将自身明确定位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与开发中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政府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至2021年为止,已对163个国家总计投资8430亿美元。但近年来此倡议却遭到不少批评,一些西方国家称之为「债务陷阱外交」,例如斯里兰卡和黑山便因为积欠中国高额贷款,而陷入债务危机。中国政府慷慨援助外国、免去穷国债务,则被一些人戏称为「大撒币」。此外,输出中国工人到海外大量兴建基础建设,也引起生态和人权等相关争议。
中美关系恶化:从贸易战到芯片战: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其理由是中国窃取美国智慧财产权。接下来几个月,美国和中国互相对从对方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中美贸易战开打。习近平当时曾称,中国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但中国不怕打贸易战,如有必要中国会「反击」。 2020年1月,中美代表在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除了承诺将在未来两年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外,也承诺将进行一系列实质性改革。美国方面则除了少部份关税有所降低,大部份维持不变。拜登上任后继续延长对华加征关税。今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法案》策进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9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芯片公司英伟达和AMD出口高阶AI芯片至中国。美国商务部表示正在审查其他有关中国的政策和做法,「防止先进技术落入坏人之手」。
对台政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不放弃使用武力:习近平多次公开表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 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解放军在包围台湾的六个海域空域展开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解放军还宣布,往后将常态组织台海方向战备警巡。
宣称中俄没有合作的『禁区』:2019年,中俄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自乌俄战争以来,中国至今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而直指美国和北约挑起冲突。如今各国对俄罗斯实施抵制,中国反而渔翁得利,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低价石油。在今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几周前,习近平在北京接待了普京,期间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反对北约东扩,还称「两国友谊没有界限,没有合作的『禁区』。9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在新冠疫情之后首度迈出国门,飞往中亚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当然也和普京会了面。
中印关系从高点跌到谷底:中国和印度相互接壤,自1962年印中边界战争以来,印度便对中国长期有着不信任感。但在习近平掌权之后,中印将 2014年定为「中印友好交流年」并发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接下来连续数年,习近平每年都和印度总理莫迪进行至少一次会面。 不过,2020年中印两国部队数度在两国边界附近的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造成双方人员伤亡,后续在两国官员进行数轮会谈之后,事件才逐渐平息。期间,印度政府宣布禁止民众使用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印度全国贸易商总会呼吁全国抵制中国货。近两年,中印双方关系仍因边界纠纷而处于谷底。尽管习近平和莫迪皆出席了本月的上合组织峰会,但双方并未如外界预期一般在峰会期间进行会晤。
欧盟称习近平「转向独裁」:默克尔任德国总理期间,德中经济交流大幅增加。 2021年默克尔卸任德国总理前,中国官媒称默克尔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此同时,中国同其他欧洲国家互动也非常热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之间大幅提升铁路货运量;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投资基础建设工程、收购经营不善的公司。此种友好局面近年逐渐产生变化,2019年欧盟宣布将中国称为「制度性竞争对手」。 2020年,中欧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但由于中国的人权争议而被欧洲议会无限期冻结。 2021年,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欧中之间存在根本分歧,无论是在经济制度与应对全球化上,民主与人权上,还是在与第三国打交道上。」该文件也强调,习近平「转向独裁」引发欧盟严重关切。欧盟在今年中欧峰会之际对中国喊话:「希望中国即使不支持我们(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也至少别对其加以破坏。」不过,习近平仍高调展现和普京的友好关系。
南海筑岛礁建军事基地:2015年,菲律宾向中驻菲使馆提出外交抗议,要求北京停止在距离菲律宾仅有135公里的填海造陆活动。华盛顿智库公布的图像显示了中国自2014年以来在南沙群岛的填海造陆进展,其中包含建设可供轰炸机起降的跑道、人造新岛等。接下来几年,中方继续进行扩建工程。中国官媒《人民日报》2017年底刊文称「南海岛礁的面貌焕然一新」。同年度的一份智库报告指出,中国在南海岛礁上又兴建了飞机库,地下仓库,导弹发射井和雷达等设施。 今年3月,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表示,中国至少有3座南海人造岛礁已完全军事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回应,中方「在本国领土上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御设施,是主权国家的当然权利」。然而,2015年习近平与前美国总统欧巴马会谈时曾称,中国在南沙群岛工程,「不是以他国为目标或给他国造成影响的活动」,中国「没有追求军事化的意图」。如今中国官方宣布完成南海岛礁军事化,与过去习近平之言背道而驰。
战狼外交:激起中国民族主义情绪: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自从川普出任美国总统,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后,中国外交官在国际间的作风渐渐转为强硬的「战狼式外交」。 「战狼」一词来源于2015年中国的一部同名电影,剧中一些台词如「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成功点燃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路透社2020年的一篇报导称,有中国外交官证实习近平曾指示,面对中美关系恶化等国际挑战,外交官们必须立场强硬地展现「斗争精神」。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是借战狼姿态维护国家尊严,不如说是想表演给国民看,展示中国不好欺负的形象。政治评论员邓聿文指出,以前中国总被骂软弱外交,故如今外交官们的「战狼外交」深受民众欢迎。国家的外交迎合国民喜好,使激化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膨胀,却在国际间引起其他国家反感。
言论审查:微信敏感词87%与习近平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2020年公布的研究显示,社交平台微信在新冠疫情开始初期屏蔽了大量敏感词,内容广泛,包括中国政府防疫措施、港澳台防疫工作、李文亮事件等。当中192组敏感词涉及中央领导层,其中87%与习近平有关,包括「习近平到武汉」、「习近平+疫情蔓延」等。该报告指出,中国领导人在疫情初期强调「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领导权」,一方面是为了减低公众恐慌,另一方面是避免领导人尴尬,维持中央政府的威信。
监控密度居世界之冠,社会事件仍频传:2022年6月,《纽约时报》公布的调查报告称,中国政府正透过手机和监控取得公民个资以稳固政权。中国也连续数年蝉联监控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国家,全球近10亿个监控摄像头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这些监控网和自2014年以来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紧密相连,以规范公共行为、惩罚「失信者」。习近平曾多次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表示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尽管看似布下了涵盖各个角落的安全网,社会事件仍时有所闻,今年发生的丰县铁链女事件和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起大众关注,这也暴露了社会弊端不是仅靠监控和社会信用体系就能根治的。

北京是否在加速武统时间表?

不久前在二十大上连任的习近平,追求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要求实现国家统一。二十大将“反台独”写入党章。如今习近平又强调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中共一直强调,对台湾不放弃“武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10月底表示,北京已经做出了加速统一的决定。美国海军军官、现任海军作战部长吉尔迪(Michael Gilday)也于10月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活动上说,不能排除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攻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有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并不打算让外界了解其在对台计划问题上的考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研究台湾问题的讲师宋文迪说,“习近平谈到了反对台独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但他没有谈到意图、计划或时间表。他打算让其对台计划的时间表和紧迫性显得模糊不清”。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汤普森(Drew Thompson)对德国之声表示,针对两岸问题目前没有和平解决的方案,“因此我认为,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和概率都提高了”。

这位分析家同时称,二十大后关于北京攻台时间表的讨论其实没有抓住重点,因为中国20多年来一直都在放眼台湾、进行军事现代化。“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实际的那个决定,但为该决定做军事准备……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中国一直在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

© 2022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