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T01:39:07.581Z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傳將出席11月中旬的20國集團峰會(資料圖片拼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峰會將於11月15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彭博社週二(11月8日)報導,印尼總統維多多(Joko Widodo)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將親自出席。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來源指,雙方正在努力安排兩位領導人會談,儘管目前雙方都尚未發表官方聲明確認行程。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的中國議題專家孫韻告訴南華早報,中國內部已確認習近平將參加G20峰會,但在雙邊關係前景悲觀的情況下,有關習近平和拜登可能會面的談判尚未決定。她表示:「我的預測是,在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會短暫釋出善意,但一旦出現危機,事情(雙方關係)就會回到舊軌。」

若雙方順利促成此面談,將是拜登成為美國總統以來,第一次與中國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談。而這兩年的實體外交中斷主因包括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北京和華盛頓地緣政治升溫。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告訴南華早報,「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它希望美國在一些領域減少壓制,例如技術方面。而美國則希望與中國開闢合作空間。」他補充,由於雙方都堅守自己的主張,不願意當先出面緩頰的那一方,容易導致對立與衝突。

2021年11月15日美中領導人在虛擬峰會上會面,談到台灣問題並重申長期政策立場。

中方態度軟化?

上週三(2日)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的年度晚會上,習近平提交了一封信,內容表示中國預備要與美國合作,並從中「找到正確的方式與對方相處」。這是習近平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個任期後,向美國發出的第一個訊息。而拜登也針對這次峰會承諾 ,會「合理謹慎地管理(與中國的)競爭關係」。

南華早報報導,部分專家認為中美雙方近期的對話語氣都比先前緩和。不過有分析師說,這些互動只不過是基本的外交禮節,缺乏能解決兩國關係的核心問題的實際方案。

另有專家推測,北京還不確定美國中期選舉後,拜登的處境和立場將會如何演變。這可能正是習近平還在猶豫發布正式出席聲明的原因。

(彭博社、南華早報)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