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T12:40:21.622Z
他们那里没有社交距离这个说法?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欧洲国家对卡塔尔世界杯的报道中,人权问题是被重点关注的议题,人们问究竟有多少外籍劳工为这次世界杯的各种建筑死于非命?性别取向是不是成为歧视的原因?欧洲国足们敢于顶着被惩罚的风险佩戴标识进行价值观表达吗?而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侧,中国观众却注意到,世界杯密集的观众席上以及街上的人流中,很少有人戴口罩!这让人不解,甚至愤怒!

中国周三公布的新冠疫情前一日新增数字为29157例,低于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然而,根据野村证券分析师的评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却正处在各种形式的疫情防控当中,行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与喧闹的世界杯对比之下,许多人在社媒发泄嘲讽、不解与不满。他们说,世界杯让他们看到了真实的国外情况,从而在国内深感"挫败",并担心国家的经济和自己可能被荒废的青春。

北京:人们排队做核酸检测

新浪微博上,"旁观社"贴出9张图面后写道:

看看#卡塔尔世界杯# 的现场6万多密密麻麻的球迷没有一个口罩,任何直播现场也看不到口罩。你们现在让我相信:"他们都是疯子,都不要命了!"是不是有点儿太过分了? ​

"没话说时可以哎呦"附和道:这届#世界杯# 上座率很高啊,不由的感慨,有钱真好,且几乎看不到戴口罩的,国外真的没有疫情吗? ​

"快快乐乐小章四"明确表达愤怒: 看到五月天演唱会和世界杯现场,密密麻麻的不带口罩的人,妈的,是谁偷走了我的人生啊[泪] ​?

据多家媒体报道,周二中国微信平台上流传了一封公开信,质疑清零政策并询问中国与卡塔尔"是否同在一个星球上"?但很快这封公开信便被消失。

有其它选择,不会上街抗议

对于中国仍在实施的严厉的清零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界上其它国家纷纷改变政策、取消强制性防疫措施,中国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也在增长。本月早些时候,广州市海珠区数百名被封控的居民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网上流传抗议者同保安以及"大白"展开公开斗争的画面。即便如此,本周二(11月22日)广州市海珠区发布《海珠区关于继续延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将防控措施延长至11月27日。

人权观察中国项目主任王亚秋认为,广州居民的抗议是不得已而为之,"广州的生活费很昂贵,珠海区的外地劳工在封控当中无法赚钱生存。"她对德国之声表示,"因为无法赚钱而进行抗议。我想,中国人如果有其它选择是不会抗议的。抗议的代价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

即便没有被禁足,对许多人而言最麻烦的是不停的核酸检测。一名自称大卫的广州人对德国之声说,因为有绿码才能行动,所以需要不停检测,"有时结果来的不及时,你就几个小时哪里都去不了,没有绿码嘛。"他说,这样的做法让这里的人都感到很沮丧。

相关图集:欲罢不能:中国防疫“清零”还能撑多久?

封城改“静默”:今年上海、成都等大都市封城的惨痛经历令人记忆犹新。10月中,中国国家卫健委表示未来要尽量避免为防疫实施“全域”封控。地方政府取而代之的说法包括 “静态管理”、“闭环管理”、“全域静默”、“非必要不外出”等。而一旦出现感染,社区、楼宇仍会被封控,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紧急情况下甚至曾酿成人道悲剧。
四通桥抗议与回响:"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中共20大开幕前夕,一名彭姓男子在北京四通桥挂出上述标语后被捕。事件引起国际关注,之后中国多个城市公厕等隐蔽公共场所出现抄写口号,海外中国留学生也以公开集会、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多种方式呼应这一抗议行动。在响应者看来,过度防疫管控是独裁专制的一种表现方式。
隔离恐慌致员工逃离、生产停摆:在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厂郑州富士康,10月下旬,因防疫隔离带来的混乱,大批工人在恐慌下逃离厂区(图),甚至徒步返乡,造成生产停顿。苹果公司本月已降低了对iPhone14出货量的预测。此后有中国媒体报道,为维持生产,河南省一些地方政府只好动员退役军人和基层干部到郑州富士康工厂工作。
经济复苏前景渺茫:不仅大公司,大量涉及居民生计的小企业和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行业也濒临困境。10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低于原本已保守的预期。出口下滑,新的银行放贷骤减,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低迷。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3%,无法实现5.5%的目标。青年人口失业率高达20%。
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今年4月以来中国各地大中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可谓劳民伤财,耗费了庞大的医疗和财政资源。一些地方政府明显已无力承担这一无底洞般的巨大开支,开始变免费为自费。9月以来,贵州、四川、甘肃和广东的一些地区已宣布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收费。另一些城市减少了检测网点。由于进入一些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时需要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意味着民众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财力。
20条措施指向何方? :11月11日,中国官方公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包括缩短隔离时间、不再追踪“次密接”、取消中风险区、取消入境航班熔断等。此举被解读为放松防疫的信号,一度引起股市高涨。但防控措施放松的时间表和调整的标准仍不得而知。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金冬雁对德国之声表示,新的措施“并不是要真的放开,不是要取消动态清零,而是把已经证明无效的一些措施删掉”。
放松复收紧 : “20条”推出后,一些地方开始调整管控措施。河北省石家庄率先宣布取消全员强制核酸检测,开始关闭一些常态化检测点,进出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也不再查验核酸。但几天之后,关闭的一些免费核酸点又恢复运行,一周后甚至再度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其它一些城市也出现令人无所适从的政策反复。人们对松绑的期待再度落空。此前中共二十大上强调的依然是坚持“动态清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既有防疫路线。

疫情好转之前先恶化?老年人接种疫苗是关键!

从经济层面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三(11月23日)呼吁中国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种比例,以及继续增大对房地产支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重拾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降低经济衰退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坚持今年10月做出的中国经济增长以讹预测,即今年的增长率为3.2%,明年为4.4%,这一预估的前提是,中国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取消严厉的清零政策。

11月11日,中国政府发布了防疫"二十条"似乎为放松管控措施带来曙光,但此后北京、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确诊数激增。这一背景下,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疫情好转之前先将经历恶化。河北省石家庄曾率先宣布取消全员强制核酸检测,开始关闭一些常态化检测点,进出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也不再查验核酸。但几天之后,因为疫情急剧升温,关闭的一些免费核酸点又恢复运行,一周后甚至再度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高龄老人接种疫苗的比例很低。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截止11月11日,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两针的比例仅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只有该人群总数的40%。

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金冬雁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再次强调疫苗有效的保护作用,他说,从香港2022年截至现在的数据来看,如果一针疫苗都没打,死亡率是2.32%,算是比较高的。如果接种了三针科兴疫苗,死亡率大概是0.13%;接种了四针科兴疫苗,死亡率是0.08%;接种了两针复必泰疫苗,死亡率是0.06%;接种了三针复必泰疫苗,死亡率是0.02%。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要接种三针、四针科兴疫苗的原因,这样效果比较好。金冬雁总结道,千分之一的死亡率基本上就是季节流感的水平,也就是说,"打了三针科兴疫苗的死亡率基本就和流感死亡率一样"。

 (综合报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