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确定性中的领导艺术 - 公民论坛

中国龙的秘籍是什么呢?中央帝国的企业是怎样获得令众人羡慕的成功? 为什么它们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的更久?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和法广同属法国世界媒体集团的法国电视24台的《经济智能对话》节目日前邀请了Sandrine Zerbib进行解答,这位在中国生活了 25 年的法国女性是《龙策略:中国企业家在不确定性中的领导策略》一书的作者之一。她的工作是给在华的西方公司提供咨询,帮助这些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
节目开始,主持人就中国人的经营方式和西方的经营模式是否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提出疑问?
桑德琳娜·泽尔比贝的回到是肯定的,并指出:当然有一些相同点,但是有些差异相当深刻,这些差异,都是今天的差异,但要即使把今天的中国和30年前的中国与50年或60年前的西方相比,仍然有深刻的差异。
在读《龙策略》一书时,给人主持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国,有个矛盾,那就是经营企业没有预测、没有计划,不会宣布说计划在四年后占据市场多少的份额,可是在政治层面,中共拥有五年计划,那英国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
就此,泽尔比贝指出即使有五年计划,那也就是个框架,可执政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的运作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保持灵活性,这很重要,可实际上千万别相信政府也会保持灵活。因此实际上(中共)更喜欢长期远景,同时在选择道路上拥有绝对灵活的策略,有时为了实现长期愿景而必须选择错误的道路,而不是把自己关在规定明年要达到什么程度、后年要怎么样的中期目标里,那将是一副枷锁,最后是碍手碍脚失去了抓住机会的时机。
主持人笑答道,这就是邓小平著名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那么这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私企和国企吗?
泽尔比贝的回答是否定的,她认为真的要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中国的私企和国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她说:我“在书中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是与私企有关的。国营企业是另一个世界,当然他们取决于国家,它们的目标是由国家确定,还有一些规定是由国家决定,所以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书面合同的价值是什么?因为在西方书面合同是很重要的!
对此,泽尔比贝回到说:是的在西方书面合同很重要,可在中国,(书面合同)是给商业合作双方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让项目能够开始,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合作,经营要顺其自然,合同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对待合同的态度一定要保持弹性,也就是说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就必须沟通,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案,那结局就有可能会很糟糕。泽尔比贝指出西方拥有的那种宗教般的契约精神,在中国是没有的。在这一点上,在实际操作中令西方人感到不安。
在书中,桑德琳娜·泽尔比贝还举了个例子,讲述了法国销售具体家乐福的经历,家乐福一开始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好,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可十年之后,却以失败告终。
就此,泽尔比贝指出,外国公司在华失败有好几种形式,很多西方公司都失败了,包括在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的西方公司,她说:“我也说了不少有关亚马逊(的事情)。但我认为家乐福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它一开始的势头就非常好,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它(家乐福)代表了一种全新地消费模式,走进家乐福商店简直就像是进了天堂,结果就是家乐福躺在在自己的桂冠上高枕无忧,没有继续观察市场、保持警惕。泽尔比贝强调:她想说的是中国私营企业家的强项之一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家乐福没有注意到市场的变化:这些正在逐步实现的变化,以及十分了解应如何运作的当地竞争力,而且是以种通常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光是家乐福这样,大多数西方公司都是这样。它们自己高枕无忧,回过味来的时候,再进行调整当然就有些晚了,尤其是在数字化上、商城的经营模式上,鼓励团队的模式上 …等等等等……
那么中国企业主要是经过观察、复制西方企业吗?
泽尔比贝回答称:“是也不是,我详细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观察,那是绝对的,我对这一点非常坚持,因为我认为,这一点是所有事物的起点,观察力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是最重要的,而我们(西方)则认为必须要好好考虑清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我不是批评它们,而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至于复制,是的,刚开始时是的,就拿微信来说,开始是个类似中国山寨版的瑞士军刀,说到底微信是复制得不怎么样的WhatsApp仿品,而且微信的母公司——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也曾公开承认,一开始的时候必须从某处入手,开始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复制,并然后进行改进、超过师傅。这一点,我认为在他们(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在他们的经营理念中,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复制已经有的,然后改进它。
那是不是说经营中是可以不择手段?
泽尔比贝的回答还是——是也不是,不过书中有关狼的篇章里是这么写的,而且还在是选择狼和龙这两种代表动物之间犹豫过,她说:在狼和龙之间进行选择时,是稍稍的犹豫了一下,可我很高兴最后选了龙,因为狼文化也许是要经历更多考验的,而且现如今的效果也差,所以我会说,在中国一切都还很混乱、经济指数真的增长的时代,是的,狼文化意味着不择手段是被允许的,并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我认为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公司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然后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人也一样,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与以往有些不同。
针对中国对投资的司法保护方面的情况,虽然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但泽尔比贝还是指出,(中国)还没达到(西方的)水平。而且她不肯定将会达到。因为还有别的因素,在这一点上,不是私营企业特有的,而是中国的法律结构特有的,说得清楚一点,那是方向不对的,也就是说,司法独立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而且习近平重申司法机构是为国家或共产党服务的事实。
那这是否意味这投资中国存在很大的风险呢?泽尔比贝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她指出也有其他能量,其他能力,她说:“在我来说是一些保障措施,比如说,需要投资人,所以就不能太过分,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等等…等等……”
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问指出:作为外国投资人看了你的书,会说(在中国投资)必须要自我调整适应,你是同意的吧?
泽尔比贝回答说: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是不是要复制这一系统?这种中国的方式呢?
泽尔比贝说:“我们不能完全复制它,因为我们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一些东西可能会提出某些价值,我们可以拥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密切关注那些有效的,并自问哪些是可以在自己的企业里发挥作用?就中国来说,有必要在观察力、在依靠这一观察力而能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以及数据,来更靠近那些中国的私营企业家。
她说:“对于世界其他地方,可以借鉴的东西更少,但肯定还是有一些的。在观察力方面,再一次强调这是最重要的,在管理团队的方式方面,当然并非所有一切都是好的,有些根本行不通,但在这种同事、团队、老板之间的情感联系中,以及老板可以且定期与基层,各级人员接触,事实上,老板和基层的接触不是通过指令系统来进行的。所有这一切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可以让人借鉴。”
如果想在中国投资,开公司,那么应该带来西方自己的经营团队,还是基本上招聘百分之九十五的当地雇员呢?
泽尔比贝说她觉得会超过百分之九十五,因为这种情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新冠引发的关门歇业潮,今天即使是保持5%,甚至2%,也很难让人信服,她指出:现在可能不得不考虑另一种方式来保持关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监控,而是从观察上,当在中国有大笔投资或大生意时,应如何与中国保持联系。
中国主席习近平二十大上获得第三次连任,那这是否意味着他会让在中国的商业关系更紧张?
对此, 泽尔比贝说:“这不一定是第三任期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期望的是在第三个任期内,能够调整管理得更多一点,届时会将看到究竟会出现什么结果,但是管理更多一点是说在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能有一些空间空间,可能能作为相对的制衡力量,当然,至少是在经济层面上的,我认为在政治层面是不可能有的,但至少在经济层面会出现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