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抬头,北京加紧防控 -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青年演员苏菲安-本纳赛尔(Sofiane Bennacer)因涉嫌性骚扰案,已从争夺2023年金棕榈奖名单上被除名;欧洲正面临新的移民大潮,各国边境拉响警钟,非法移民入境人数创2015年以来新高;俄罗斯周四宣布:已向被称为其领土范围的乌克兰四个地区的八万多民众发放了俄罗斯护照;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极力推崇宗教的核心地位,喀布尔更深地陷入宗教原教旨主义,民众的自由空间进一步缩小;这是11月25日出版的法国各报聚焦的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
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主要围绕新冠疫情再次抬头的消息展开。《解放报》则突出报道了河南郑州富士康工厂工人与警察对峙,冲突进一步恶化的消息。
富士康工厂爆发示威后,北京对郑州600万人口实施封城
富士康郑州工厂爆发示威抗议,发生警民冲突。《解放报》指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大幅增加之际,富士康工厂警民冲突进一步恶化。
富士康员工本次抗议示威的诱因,是厂方没有履行承诺,克扣员工津贴。周三,数百名员工在工厂前游行示威,遭到手持警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警察的迎接,导致激烈冲突。郑州市政府周四决定对当地600万人口实施禁足,并下令在全市多个区域开展大规模的筛查活动。从周五午夜时分开始,相关社区将实施封城,为期五天。外出人员必须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周四,富士康对克扣员工津贴的做法作出道歉,将此一问题归咎于其支付系统中出现的“技术错误”,同时表示:十分理解员工的不安情绪。上个月,富士康工厂曾因疫情恶化采取禁足导致大批员工逃离。
另外,始终在疫情中奉行清零政策的中国,近来形式有所恶化。单日新增病例日渐增多。多座城市或地区重启不同程度的封禁措施。《回声报》提出“中国能否如己所愿,在境内实现病毒零感染?”的提问,随后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此一目标尚未实现。官方数据显示:周三,中国境内感染病例达31454人,创下新高。
为了实现清零的目标,当局加强了遏制病毒传播的手段。北京、上海、沈阳等多座大型城市加紧对阳性病例的限制。持续不断地严格的管理方式,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广州近来也爆发了因疫情而起的警民冲突。
《回声报》认为:与世界上许多已经学会与病毒共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做法难免显得有些过度。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专家尼奎特:中国现在改变清零策略为时已晚
《十字架报》围绕中国的清零政策,对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瓦莱丽-尼奎特(Valérie Niquet)和日内瓦全球卫生研究所所长、流行病学家安托万-弗拉奥(Antoine Flahault)进行了专访。
瓦莱丽-尼奎特指出:清零政策令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倍感受挫,陷入困惑。生活在社会底层、以农民工为主的群体则担心找不到工作,学生们也感到迷茫。加上清零政策的有效性也在减小。然而,现在改变策略似乎为时已晚。放弃目前的措施将导致保护不足的群体受到严重感染,并可能导致住院、甚至死亡人数急剧增加。
瓦莱丽-尼奎特也谈及民众的抗议问题,她认为:这并非罕见,自文革结束以来就时有发生。改革开放衍生了示威,但这些示威活动很快便不同程度地受到地方当局遏制。通常情况下,当局的做法是:满足民众的部分要求,同时逮捕活动的组织头目。官方数据显示:习近平掌权之前,中国每年都有数千起社会运动。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明了,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社会运动没有组织,二则是示威活动极为分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满情绪非常高涨。当局掌控全局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安托万-弗拉奥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中国大概是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之一。因此从健康角度来看,清零措施的确有效。然而,如果从民众福祉、公共自由的保障以及出国旅行的可能性、甚至恢复几乎正常的生活的角度出发,清零政策却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
此外,民众也早已厌倦此一政策,愤怒情绪不断升高。社会和经济为反复的封城禁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