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疫情緩和令消費者重返實體店
畢馬威中國、香港貨品編碼協會和滙豐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8%香港消費者認為他們不需要實體零售店,比例按年下跌6個百分點。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裁林潔貽表示,疫情緩和可能令消費者回歸實體店舖,但強調網上消費已成為大趨勢,即使疫情緩和,企業仍在加快線上線下全渠道方式銷售商品。
另外,調查顯示,今年只有22%受訪零售商願意投資於科技,以提供無縫交易體驗,比例按年下跌8個百分點。
滙豐環球支付方案部常務總監兼亞太區聯席主管姚宇翠認為,數據反映小型商戶採用科技較為落後,過去兩年嚴格社交距離措施迫使中小企轉型,企業較願意投放資源發展科技。但目前市況逐步復蘇,加上經濟環境轉差,不少中小企開始重新平衡實體和線上的投資,都令願意投資於科技的企業比例下降。
姚宇翠表示,業界正積極與不同初創企業合作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以及提供轉數快二維碼收款服務等,幫助中小企轉型和節省成本。截至今年上半年,滙豐的收款服務方案於香港和內地的交易宗數按年上升75%。隨著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以及數碼港元等的推進,預料銀行業未來仍會繼續投放大量資源於科技發展。
調查於7月底至10月初期間,訪問2065名來自香港及內地9個大灣區城市的消費者,當中615人為香港消費者。另外亦訪問342名香港零售行業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