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议活动使习近平陷入两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放松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还是加大防疫限制力度。在过去三年里,这些限制措施导致社区实施封控,并抑制了中国经济。
对于一个注重稳定的政权来说,这两种选择均非良策。随着中国的抗议活动引发投资者担心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周一全球股市和油价纷纷下跌。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主要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学家洪源远(Yuen Yuen Ang)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层陷入两难境地。她表示,如果他们妥协、放松动态清零政策,他们担心会助长大规模抗议活动;如果他们进一步压制,则会造成更广泛、更深的不满。
中国多地的抗议者直接挑战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共的权威,这种抗议场面在一个月前还是难以想象的,当时习近平获得了第三个中共中央总书记任期。
周末在上海,抗议者用一呼一应喊口号的方式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在北京,人群高呼“自由”。在其他一些大城市,示威者手举白纸游行——这是在抗议政府的审查制度。
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表示,至少在短期内,抗议活动不太可能导致领导层发生变化。尽管如此,中国政府的两难处境仍相当棘手。政府可以取消防疫限制,但这样做的风险是会造成一波大规模乃至致命性的新冠疫情,可能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选择打压示威者,坚持严格的抗疫策略,而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显然已经受够了这种疫情管控方式。
由于投资者担心抗议活动会导致更多的市场波动,美国三大基准股指周一收盘均下跌超过1%。
在中国,民众广泛而公开地宣泄政治不满情绪是极为罕见的,长期以来,民众一直同意服从中共当局,只要中共能够带来繁荣并允许民众在个人生活中拥有相对的自由。
抗议活动是这种社会和谐局面出现裂痕的鲜明体现,表明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不断攀升,再加上日益威权的政权对异见的零容忍,已经让许多人不堪重负。
示威活动在中国并不罕见,但通常源于对某些局部问题的不满,如拖欠工资、土地纠纷或污染。自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以来,中共已将防止全国范围内的政治性抗议活动当作一项优先事项。
当前的这波骚乱始于上周,当时在中国西北部偏远地区新疆发生了一场火灾,造成10人死亡。一些居民们坚称,疫情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救援延误以及人员死亡。据官员表示,救援人员不得不拆除一些障碍物,但将救援延误归咎于事发小区道路两侧停放大量私家车。
此后几天,愤怒的情绪蔓延到了中国各地。周一,有关部门采取了广泛行动,以防出现任何新的抗议活动。其中,北京一座立交桥周边地区出现了数十名身穿制服的警察和便衣警察。10月份,一名抗议者曾在这座桥上挂出谴责习近平的横幅。周日的抗议者中有人高呼该横幅上的标语。
这场骚乱还凸显出,对防疫限制措施的不满情绪如何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团结在一起,无论是在中国中部地区从事iPhone组装工作的外来务工者,还是偏远地区的新疆居民,亦或是中国大城市的大学生和中产阶级城市居民。
学术季刊《中国领导人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的编辑裴敏欣说,大规模抗议活动是习近平面临的最大政治危机。裴敏欣表示,这是近几十年来,来自广泛的社会群体联盟的抗议者首次直接挑战最高领导人本人和中共。
根据公共卫生专家和官方数据,中国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四张,而且许多老年人还没有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如果突然重新开放,可能会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涌入重症监护室。此外,这样的妥协将会向公众发出大规模抗议是赢得变革的有效手段的信号,而这不是中国政府想要看到的。
另一方面,如果坚持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可能会激起公众对领导层的更大不满,后果很难估量。
密歇根大学的洪源远和其他人士表示,这些抗议活动不太可能导致中国的政策发生任何根本性转变。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会有选择地放松管控,同时对特定的抗议者进行严厉报复。
洪源远称,危险之处在于,如果领导层对此采取压制措施,可能使中国陷入一个围绕控制的恶性循环,引起更多不满情绪,进而导致更多控制措施。
中国在新冠抗疫方面的困境凸显出其政治体制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公开辩论,这一体制使得中国难以像其他国家那样对政策进行调整。
许多公共卫生专家说,中国政府已经错过了制定逐步退出动态清零政策的窗口期。过去三年,政府花费巨大资源建设更多隔离设施、扩大大规模检测能力,而在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方面一直进展缓慢。
一定程度上由于中国政府在早期遏制疫情方面取得成功,中国人几乎没有形成自然免疫力。中国人口只能接种本土疫苗,其效果不如某些外国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有知情人士称,近两年前,在中国坚持要求欧洲承认中国的疫苗之后,中国与欧盟之间关于从欧盟进口mRNA疫苗的谈判宣告失败。
截至目前,中国政府仍拒绝批准大规模接种辉瑞公司(Pfizer Inc., PFE)和BioNTech SE (BNTX)共同开发的mRNA疫苗,医疗和外交政策专家认为,做出这一决定的部分原因是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
习近平和中共之前也曾面临公众愤怒,最明显的是在疫情爆发之初,李文亮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后,民怨一度高涨。李文亮是武汉市的一名年轻医生,因试图在疫情初期发出警报而受到惩罚。最终,中国人的愤怒有很大一部分指向了地方有关部门。
在此后的几年里,习近平坚持动态清零策略。这自然使他成为现在抗议者泄愤的目标,也使他几乎不可能在不损失威望的情况下进行政策转向。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周日的一篇文章继续强调了坚定不移贯彻当前防疫政策的重要性。
在一再封控导致企业停业及推高失业率之际,一些人原本希望,10月份中共二十大闭幕、习近平获得又一个总书记五年任期后,动态清零策略就会改变。
这些人认为,只要这位最高领导人在政治上感到足够安全,他就会想要调整这项政策以提振经济。尽管领导层越来越强调意识形态和党的控制,但依然认为经济很重要。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公布了“优化和调整”防疫政策的计划,包括缩短隔离时间,企业和投资者都为之欢呼。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一步骤是逐步退出动态清零政策的开始。
然而,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再次激增,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出于对自己乌纱帽的担心,重新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对于那些正在艰难重启经济活动的地方来说,控制新冠疫情仍然是其首要政治事项。
在过去的一周里,当许多中国球迷看到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众多不戴口罩的观众在体育场内欢呼的电视画面时,中国还在实施封控,而世界其它地方已经继续向前这种对比就变得更加显眼了。
随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发生火灾,有居民在大火中丧生,这促使全国各地的抗议者不顾风险,表达异议以寻求改变。此前乌鲁木齐的居民已经经历了长达100多天的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