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不再清零 健康碼等監控工具應退場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公布形同放棄「動態清零」的優化防疫新10條後,港媒分析,健康碼、行程碼、核酸碼、場所碼等各種疫情期間用來監控民眾出行的大數據管理工具也應退場,並應由國家層面制定退場機制。
優化防疫新10條中規定,除進入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外,其他地方不需再查驗健康碼。
港媒香港01報導,健康碼等各種防控碼是中國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大數據管理工具,在內地各個省市有不同名稱,如在北京叫「健康碼」,在重慶叫「渝康碼」、在上海叫「隨申碼」等等,雖然未經法定程序便推行,但本質上仍然是民眾對國家的權利讓渡,在法律上屬於臨時性授權,允許國家在危機狀態下透過收集、分析公民訊息進行疫情防控,其使用應嚴格遵循特定程序與防疫目的需要。
分析指出,雖然這些大數據工具確實有防疫效果,不過也曾被濫用,透過違法賦碼或濫用彈窗等限制民眾流動,變成維穩工具和電子鐐銬,嚴重損害政府威信及侵犯公民合法權益。
如今年7月河南多間村鎮銀行爆雷,幾十萬存戶近400億元人民幣存款被騙取,河南當局將存戶的健康碼變成「紅碼」,限制他們上訪,引發輿論譁然。
這些大數據管理工具變相授權各地防疫部門及商業機構在全國範圍採集民眾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電話、出行軌跡、到訪場合等訊息,「這是當下最完整、最精準的個人訊息數據,涉及到14億人的隱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些數據一旦流入黑市、被駭客竊取,或被違法商業交易,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性後果,對公民個人財產安全、訊息安全及更廣泛的國家安全等,都會造成嚴重威脅。
分析認為,隨着「動態清零」結束,健康碼等的歷史價值已經基本完成,繼續使用這些工具收集公民訊息的合法條件已經消失。國家層面應該儘快推出有關大數據工具的退場機制,明確要求各地方及所有商業機構在限期內停用,並從儲存工具中刪除之前收集的相關訊息。(編輯:陳沛冰/唐佩君)1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