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業是否集體不合理漲價 金管會要查3個月內交報告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29日電)市場傳出,再保費率喊漲,帶動明年產險業多險種將出現漲價潮。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臨時提案,要求金管會調查是否有產險業者集體不合理漲價,並在3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12月26日止,防疫雙險已理賠新台幣2071.93億元,正式衝破2000億大關,篤定成為產險業最賠錢保單;目前已有6家產險公司向金管會申請現金增資984.99億元獲准,產險業現金增資規模刷新歷年新高。
受防疫險理賠潮影響,產險業傷筋動骨,風險承擔能力下降,自留風險額度勢必降低、再保比率將會拉高,因此,若再保公司費率喊漲,勢必會牽動仰賴再保程度高的險種隨之調漲。不過立委質疑,產險業多險種喊漲,是否是轉嫁防疫險虧損。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臨時提案指出,產險業者在防疫險大賠後,民間盛傳明年各種產險險種將集體漲價,但保單漲價依據應為風險等多重考量,而非彌補特定險種虧損,財委會要求金管會調查是否有業者集體不合理漲價,並在3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今天晚間在例行記者會說明,原則上,防疫險虧損並不會影響其他險種保費調整。
蔡火炎指出,金管會「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明定,保險業開發保單時,必須確認引用的經驗資料和費率釐定具關聯性,且費率要符合適足性、合理性以及公平性,並反映各項成本及合理利潤,銷售後也要定期檢視商品費率是否合理適足,並做必要調整修正。
蔡火炎表示,一般商業保險,是由個別公司在合於法規規範前提下,自行決定費率是否要調整,在費率精算上,調整基礎是以各險種損失經驗為主,不同險種損失經驗並不會互相影響。(編輯:楊蘭軒)11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