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Yang
2022-12-09T14:43:29.599Z
推特、Instagram、Telegram是「白紙運動」以來,廣受示威者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台。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第一次聚在一起,是為了烏魯木齊大火中的遇難者舉行燭光晚會。」在牛津大學與其他學生共同組織一系列示威活動的中國留學生Sid告訴德國之聲:「從11月27日到12月2日,我們每天晚上都在設計海報和起草演講稿,同時通過Instagram、Twitter和其他渠道傳播無聲抗議的消息。」

世界各地大學校園的聲援活動如雨後春筍冒出,Sid認為,社交媒體在維持這一跨國運動的勢頭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於中國的審查制度,大多數訊息很難在國內傳播。」Sid指出,社交媒體「有助於在中國人和海外中國人之間建立密切聯繫。在『白紙運動』的高峰期,甚至可以在Instagram上看到上海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抗議活動直播。」

連接中國和世界

推特和Instagram成為示威者獲取有關訊息的主要平台,特別是一個名為「李老師不是李老師」的推特帳號,成為了世界了解中國抗爭活動的重要窗口。

自「白紙運動」爆發以來,該帳號接收並發布無數相關的影音投稿,如今在推特已有超過80多萬粉絲。許多記者、學者和中國觀察家都在關注這個帳號,以了解最新進展。

在被問及他的帳號為何能成為重要訊息來源時,李老師告訴德國之聲,抗議活動一開始缺乏可以客觀記錄的推特帳號,「我的帳號從中國人那裡收到這麽多內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客觀地記錄了抗議活動。」

「雖然很多人都在分享類似的內容,但他們是以主觀的方式分享,當中國人試圖繞過北京的『防火長城』來獲取有關白紙運動的訊息時,他們希望關注那些不帶任何個人感情、解釋發生了什麼事的帳號。」他補充道。

李老師告訴德國之聲,除了向牆外傳遞訊息,社交媒體平台也讓在牆內的中國人得以了解全國各地發生的事情。

他說:「雖然大多數關於抗議活動的影片和圖片,在微博等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幾分鐘就會消失,但這些內容卻可以在推特上保留。這促使許多中國人『翻牆』了解抗議活動以來,在他們周遭發生了的事情。」

「網絡廣場」

自2009年起,推特在中國遭到封殺,但仍有不少中國人透過VPN「翻牆」使用。「人權觀察」(HRW)的高級中國研究員王亞秋也指出,大量跡象表明,仍有很多中國人在使用西方的社交媒體。

王亞秋向德國之聲強調,「雖然平時看起來沒有太多的中國人在使用推特,但像這樣的關鍵時刻證明,很多中國人仍然在從推特上獲取訊息。」

「另一方面,Instagram在傳播不同國家的抗議活動訊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王亞秋表示,許多海外中國學生透過Instagram了解到相關資訊後,陸續參與了抗議活動,「這反映了運動的分散性。因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閱讀資訊後聚集在一起,他們能夠在現場找到一種社群共感。」

天安門學生領袖、「人道中國」主席周鋒鎖也向德國之聲強調,社交媒體在最近幾週發揮的重要作用。他說:「中國人已經把Twitter、Instagram和Telegram變成了虛擬的『廣場』,供他們聚集、分享訊息和動員起來。這種情況比天安門抗議活動還要好,因為中國共產黨不能輕易干預或輕易控制這些『網絡廣場』上流傳的意識形態。」

隨著中國當局近期加大監控力度放鬆疫情控制措施,試圖平息一系列的抗議活動,周鋒鎖向德國之聲表示,無論運動的結果如何,它都有助於年輕一代意識到「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這也是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的精神,當時年輕人也是不再願意接受被控制的生活。」他補充道。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中国宣布新十条:2022年12月7日午后,当许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样排队做核酸之时,中国官方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了没有再提"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外,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不再查跨地区流动人员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规定也显示,中国告别了长期坚持的清零政策,开始通过放松防疫措施逐步将社会导向经由感染奥米克戎病毒实现“群体免疫”的道路。
优化防疫二十条无法落实: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1月11日,中国的”清零沙皇“、副总理孙春兰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中国日前出台的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于所谓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部分内容与“动态清零”总方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层层加码”的问题仍然无法真正得到解决。
乌鲁木齐火灾引发民众对清零政策更大的怒火: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长达100多天的乌鲁木齐,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严格防疫措施导致被封在楼里的民众无法逃走、消防人员也长时间不能越过障碍救火。官方称,火灾造成包括儿童、老人在内的10人罹难。该事件最终成为各地爆发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很长时间以来,清零政策导致的层出不穷的防疫乱象已经引起民众广泛不满。对许多人来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离、歧视、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公民觉醒的“白纸革命”:乌鲁木齐大火在数十所大学和多个省市引发学生和民众的群聚抗议。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为其主要诉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间涌入当地的乌鲁木齐中路,高呼“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议活动中,许多人高举白纸,抗议中国政府打压言论自由。随着清零政策导致经济滑坡,民生艰难、失业人口猛增、类似文革的场景重现,民众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发生的北京市四通桥抗议行动。名叫彭立发的抗议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的横幅。
官方宣传导致民众恐惧、工人逃亡:尽管对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经验已经证明一年多来占主导的奥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于流感,中国官方仍坚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较好效果、习近平亲自决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目的之一是想显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 为此,中国官方仍大力宣传奥米克戎的危害,将海外放松疫情管控称为”躺平“。由于缺乏真实信息,当有20多万员工的郑州富士康发生疫情后,上万工人为防感染以及不满隔离条件而逃出厂区返乡,令工厂生产面临巨大危机,iPhone减产。后来招入的员工又因待遇问题暴动,遭到当局镇压。
“大白”权力小了:中国抗疫初期,身着白色连体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随着地方组织的落实封控的人员以及警察也穿上这样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消杀、监控、转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大白”成为这些人的代名词。有关“大白”使用暴力的负面报道和投诉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将他们称为“白卫兵”。新十条中有关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可以居家隔离,不再一律强制隔离,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临时封控等条款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反衬了”动态清零”的不得人心。
网民涌入李文亮微博悼念:新十条公布后,一些网民到武汉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账号下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国疫情初期最早拉响警报、却遭到“训诫”,被称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后,民众自发悼念他,表达悲愤。微博用户在他的账号下写道,“凜冬已过,你看到了”,“医生,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要自由了”。
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新十条一旦真正落实,图中北京某地的这一场景也许不会再次出现。新规公布后,旅游平台上的机票、火车票搜索量激增。许多民众期待能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由于奥米克戎传染性极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很快将出现感染潮。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种停滞不前,现8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有40%的人接种了三针疫苗,因此,保护老年群体,“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这也是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德国经济界对中国放松防疫表示欢迎:尽管今年3月上海出现疫情时,就有专家主张“与病毒共存”,但高层仍然决定封城“清零”。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不仅给民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令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压力。近几个月各地不断封控加剧了外贸下行的趋势。德国工商会表示,因中国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过三分之一德国在华企业计划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扩大生产,增加多样化。对于中国现出台放松防疫的新政策,德国经济界大多感到松了一口气。
“动态清零”结束点燃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为了替新冠政策转弯做铺垫,中国近日让专家出面宣传奥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等等,但部分民众仍对放松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担忧。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批准西方疫苗供民众施打,同时强调国产疫苗也对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护力。新政策公布后,中国很多民众从先前的囤食品转为囤药物,准备迎接感染潮的到来。有专家称,最终90%的人将感染奥米克戎,但达到群体免疫需要多长时间,尚无专家出面预测。不过,世界杯观众席上人们不戴口罩尽情欢呼的电视画面已经让中国民众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