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臻
2022-12-13T07:19:33.274Z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聲請破產,全球逾100萬名用戶加密錢包被鎖,無法取回資金。

(德國之聲中文網)FTX創辦人班克曼-弗裡德(Sam Bankman-Fried)疑似因不當挪用客戶資產,週二(12月12日)在巴哈馬被捕,或將引渡回美國受審。被捕之前,佛瑞德還曾公開受訪,聲稱他有意展開新的加密貨幣業務,以賺取足夠的錢償還FTX受害者。

FTX破產事件被金融界視為幣圈的「雷曼兄弟案」,其影響程度,幾乎等同於一個國際性金融機構破產。這一連串事件,讓外界開始出現「很多聲音跟質疑」。

兩岸金融科技律師蔡昆洲告訴德國之聲,許多人堅信「加密貨幣就是一場騙局,錢絕對要不回來」。但以他過去協助處理雷曼兄弟案等重大金融爭議的經驗,「我一直跟投資人強調一點,如果你不積極採取法律行動的話,確實什麼東西都要不回來,但是如果你有照司法程序走,至少都還可以拿回一些基本的補償或賠償。」

這些司法程序包含向美國法院提出相關債權證明(proof of plan),以進行債權申報、成為合法的債權人,如此一來才有機會拿回較高比例的損失。在破產重組的協商過程中,債權人也必須適度讓步,不應過度樂觀地認為自己能毫無缺失的拿回全額賠償。

同時,蔡昆洲提醒大眾應理性看待這次的幣圈風暴,了解任何一種投資都存在風險。無論是加密貨幣還是其他傳統金融商品,做好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才是首要課題。

加密貨幣能否度過寒冬?

「跟傳統金融商品相比,加密貨幣市場長久以來都有被污名化的傾向。」蔡昆洲向德國之聲表示。當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申請破產的消息傳出,他連日熬夜研究案件,準備協助客戶向美國法院進行債權申報,以尋求賠償。

「發生這件事,傳統金融市場對加密貨幣的抨擊會更加劇。」蔡昆洲說:「但我認為,僅少數投資人會選擇完全離開幣圈。」

FTX創辦人弗裡德否認挪用客戶資金至姊妹公司Alameda Research,但坦承自己「搞砸了」。

11月中旬,FTX一夕之間聲請破產,震驚幣圈。全球逾100萬名用戶加密錢包被鎖,無法取回資金;隨後另一家交易平台BlockFi也宣布旗下8家公司一同倒閉,使幣圈陷入凜冬,帶動整體市場崩盤。截至11月底,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從一年前的3兆美元,跌至約8170億美元,跌幅超過260%。

華爾街瑞穗證券分析師Dan Dolev11月接受CNBC採訪時直言:「我認為加密貨幣已死」,並看跌另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COIN-US),稱投資這檔股票「只是在浪費時間」。

但本身有投資加密貨幣、這次也難逃虧損命運的蔡昆洲,卻與上述專家持不同意見。他認為,多數投資人將更謹慎地進出幣圈市場,而非避而遠之;尤其這次事件受害規模之大,可見加密貨幣已是眾多投資人在做資產配置時,必會納入考量的一個投資選項。

蔡昆洲預測,投資加密貨幣的趨勢頂多「減緩」,「不太可能會消失。」

長駐上海、專長境外基金與投融資的律師陳靜芳也透露,在這次尋求法律協助的客戶中,損失金額達1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人多來自香港及澳門。儘管中國政府祭出規範打擊加密貨幣,但《南華早報》指,中國仍然是東亞最大、全球排名第4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

蔡昆洲以台灣股市為例補充道:「這有點像20年前許多台灣人第一次投資股票一樣,很多人遇到詐欺、內線交易、炒作,但絕大多數並沒有因為這樣就離開股票市場;相反的,他們會從中學到更多教訓。」

《紐約客》也分析,未來的幣圈投資人,可能會對加密貨幣中常見的積極推銷、獲利承諾更加警惕,而非完全淡出市場。

樂見加密貨幣納管

同時,另一個現像也可能趁勢而起:主管機關加大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力道。蔡昆洲告訴德國之聲,過去多數國家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都是不特別去理會」,但這次破產事件爆發,監管機構似乎意識到這項新興金融商品「確實會影響到整體經濟或金融市場」,因而開始進一步研擬新的監管政策。

國際結算銀行(BIS)即在事件之後呼籲各國政府採取具體監管行動,以解決數位資產的風險。美國、英國及歐盟等地皆陸續出台加強版的監管計畫,包含最基本的洗錢防制、數位資產廣告監管,以及數位資產可能涉及的投資人保護等。澳大利亞更在著手擬訂新的加密貨幣政策,預計2025年正式上路。

但有別於傳統金融商品,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加密貨幣,原先強調的特性之一就是「去中心化」,若過度監管會否失去本來優勢?蔡昆洲認為,加強監管反而「有助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發展」。

律師陳靜芳也回應,「加密貨幣不只是投資工具,也是一項新興金融科技。」任何科技在發展的初期就須經過不斷的演化,而法律在過程中也需要持續進步、跟進監管步伐,不可能讓數位資產完全跳脫法律的框架。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官員梅蘇拉姆(Deborah Meshulam)也告訴《紐約客》,未來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脈絡將變得更加清晰。她說:「當一個企業失敗,通常會傳達一些經驗教訓給該行業的其他公司及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風險在哪裡、未來如何避開類似風險。而我們正處於這個非常早期的階段。」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