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和COP27 同样面对三重大山 - 生态 健康与科技

埃及气候峰会结束之后不到一个月,另一个与地球人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国际会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15届峰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此次会议的宗旨是要达成一个类似巴黎气候协定的生物多样性协定。不过,国际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以及联合国多边谈判的历史使观察家对此次峰会是否会取得进展倍感担忧。
首先,虽然举办此次峰会的东道国是加拿大,但是峰会的主席国是中国,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本应该于2020年在中国的昆明举行的峰会一直被延迟到今天,加拿大虽然主动提出举办此次峰会,但是,加中关系最近几年来迅速滑入低谷,外界或许对此前二十强峰会上中国主席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一场极不愉快的短暂对话记忆犹新,特鲁多近日对中国“白纸革命”的明确支持更是于事无补,中加之间的分歧已经远远超出了经贸领域,而主持国与东道国之间缺乏积极互动将对此次峰会的进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埃及气候峰会启动时,美中气候合作尚未正式恢复,真正的谈判是在习近平与拜登在二十强峰会会谈之后才启动,也就是在峰会预期结束之前的两天,这也是峰会迟迟达不成协议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次,正如法国的环境网站Reporterre 所指出的那样,在类似的峰会上,中国总是倾向于制定最低限度的,更容易实现的目标。该网站的文章指出,人们都知道中国主席习近平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说法,去年10月由一百多个国家签署的 "昆明宣言",推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例如 "生态文明 "的概念,中国主席习近平还宣布将成立一个 "昆明基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然而,对绿色和平组织来说,"昆明宣言"是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中国自身在环境保护领域就存在严重的自相矛盾。其中,中国的海南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由于橡胶开采,海南岛的森林受到大规模砍伐,导致岛上珍贵的长臂猿的数字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2000多只急剧下降至七十年代的10只,中国政府因此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公园,重新种植了长臂猿栖息 qixi 的 荔枝树和无花果树,今天长臂猿的数字刚刚出现回升,增加至35只,然而,中国政府又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应该带来500亿商业额的自由贸易港,并且计划进一步发展旅游行业。当地非政府组织声称贸易港带来的经济收入可以用来保护物种,但是,类似的行为多少有些自相矛盾。观察家提问道: 主持峰会的中国究竟是要为发展中国家启动生物多样性基金的中国?还是在长臂猿栖息地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中国?
当然,类似的矛盾立场并非涉及中国一国,法国政府也同样如此,有法国媒体评论说,马克龙政府并不以保护自然,保护生命而著称,法国的生态部长计划出席蒙特利尔峰会,并且再度强调法国支持峰会讨论的焦点,也就是在2030年之前对地球上30 %的陆地与海洋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标。但是,法国政府多年来支持一个在海外省圭亚那开发金矿的计划,在环保组织的长期强烈抗议之下,政府最终才不得不禁止了此一开采计划。西方政府在气候环保政策上的自相矛盾的事件举不胜举,其中最为瞩目因该首推英国政府,英国政府本周批准一个煤矿开采计划,而英国环境部长曾经谴责埃及峰会的最后协议在走出化石能源方面缺乏雄心。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上,各国政府缺乏政治意愿与决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后,同埃及气候峰会一样,此次峰会最大的分歧也同样是南北分歧,在埃及气候峰会上,气候脆弱国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补偿,也就是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峰会最终虽然就设立资金达成了一致,但是,究竟谁来融资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同样,在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展中国家也同样要求因开发生物多样性而获得巨额盈利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经济补偿。发展中国家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是:我们知道许多医药公司开发的药物,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来自大自然中药草,而这些稀有的药草往往来自生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就拿中国来说,虽然几十年来的经济开发导致中国的空气与土地严重污染,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生物种类丰富的国家,中国的绝大多数稀有物种都会聚在西藏。
发展中国家因此早已提出警告,倘若在资金问题上无进展,那么,他们将拒绝签署峰会协议,今年六月在内罗毕举行的准备会议上,与会国家达成一致,决定建立一个全球生物多样性基金,该基金应在2025年前全面运作,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不过,同埃及气候峰会一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该基金将由哪些国家来融资,金额将是多少?援助国是否会遵守承诺?2009年哥本哈根的一千亿美元的承诺,光打雷不下雨的这一幕是否会再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