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一籃子」修訂6條法例,壓縮發展時間表,加快造地,令一般項目由「生地」變成可建屋「熟地」的時間,由最少6年減至4年,大規模項目則由13年大幅減至7年。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歡迎政府修例;本土研究社則憂慮,修例令政府行政權力變得獨大。

本土研究社認為,多項修訂與當局早前交的建議分別極少,反映政府稱諮詢過不同團體意見,卻無真正回應不同公眾關注。對於草案明確訂明,日後毋須等工務工程獲立法會批准撥款,亦可開展收地,發放補償;本土研究社質疑,不僅一般市民的參與權、申請改變用途的改劃權,甚至連立法會工程撥款審議權也被僭越。研究員夏渟權擔心,工程撥款前收地,會出現「先斬後奏」情況。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員許雅婷認為,政府務實回應市民對加快土地房屋供應的懇切期盼,但認為,單單是修訂法例明顯不夠,必須一併精簡其他法定程序以外的行政工作,例如優化新發展區的前期公眾參與、同步展開新發展區各期數的詳細設計、提早處理換地申請等,才能夠有效壓縮發展周期。她建議政府做好解說工作,特別是提高資訊的透明度,將整個提速後的發展周期清晰展現出來,釋除市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