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報道,執政自民黨和公明黨,就《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全文件的修改內容達成共識。關於中國動向的表述,在《國家安保戰略》中,由現時「國際社會的關切事項」修改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文件又會寫入,日本擁有以自衛為目的,攻擊敵方導彈基地的反擊能力,這是日本二戰後安保政策的重大轉變。政府計劃最早在周五的內閣會議上敲定。

安保戰略中,會刪除與中國「戰略互惠關係」的表述,寫入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關係」。首相官邸消息人士稱,從近年來的軍事動向來看,比起互惠關係,應該優先讓關係穩定下來。

解放軍8月在台灣島附近海域展開軍事演訓活動,日方稱有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國家防衛戰略》原本把事件形容為對「日本及地區居民的威脅」,但重視對華關係的公明黨表示為難,兩黨經協調後,刪除「日本」一詞,解釋為日本政府並非把中國定位為「威脅」。

3份文件將強調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政府計劃修改規定武器出口規則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運用指針,並由國家主導推進出口。在顯示防衛裝備採購計劃的《防衛力整備計劃》中,將寫入獲得美國生產的戰斧巡航導彈。

此外,新版安保戰略也將提到,俄烏戰爭、台灣事態風險提升等國際局勢急劇變化,日本有必要因應,不能僅依賴美軍,有必要建立自立的國防能力。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日前以視像方式在一個論壇發言時,就中日關係提出5點建議,包括雙方要堅守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承諾,各自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彼此樹立客觀理性的認知,切實將「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政治共識體現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又說中日是永遠要相處的近鄰,不應被捲入陣營對抗的窠臼,更不應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