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两地机组人员的自白︰当生活只剩隔离和上班
「“其实这又不是什么不正当的工作,为何我不能活得光明正大?”」
端传媒记者 曾芷筠 发自新加坡
上月,有香港空服员在居家隔离期间到九龙塘望月楼聚餐,引起本地新一条病毒传播链;同时亦有空服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传染家人,病毒因而流入社区......
不断变更的检疫政策、排山倒海的检测工序,虽为防疫守住缺口,但同时无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冲击,还有被隐形的劳工待遇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航空业界检疫安排持不同声音,有机组人员因而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影响情绪。香港如是,相隔一个海峡的台湾如是。
端传媒邀请航空机组人员自述,让读者更了解前线劳工的想法。
“很没安全感,一到港可能就会被捉走”
Steven,港人国泰机师
我当客机机师数年,疫下生活已占其中两年。疫情下国际航班大减,没想到我会因兼顾货机飞行而比疫情前更忙碌。
去年公司裁员时,公司顺便逼我们签新合约。新合约条款不外乎是各式减薪、减津贴条款,当时首批签合约的机师能有两年“过渡期”,期间可保留以往的住屋及儿女在港教育津贴,而较迟签合约的一批则只有一年过渡期。这些条款显然不公道,但我由衷喜欢以飞行作为终生职业,暂别无他选,唯有签约,尽管心里有多挣扎、多纠结。
因职级关系,最初我只飞长途航班,一个月大概飞3次;但疫情后货机队人手不足,现时我每月飞三至五次,放假日子很少,试过更表(排班表)密得该月只有8日假期,即每月最低假期日数(相关假期下限规定按民航署守则而定)。
有人说普通打工仔在办公室的工时也很长,8日假期是平常事。但我们上班不是指定朝九晚五,挨夜、时差、连续16、17小时值班是等闲事,亦需要相对足够休息时间来确保身体精神复原,毕竟我们的健康状况是直接影响机上所有人的性命安危。
两年来,我们的检疫隔离要求不断更改,永远都估计不到下一步。自从接载乘客到港的机组人员要隔离之后,公司又推出了一个自愿闭环式执行隔离计划,一离家就个半月。我跟妈妈一起住,实在不忍心经常丢下她自己一个,就没有申请计划。怎料,载货航班获豁免隔离,反而令我上班上得更频密。现时,只有载货即日来回航班不用强制酒店隔离,我们只需自行居家隔离3日,期间只可因为要做检测方可离开家门。我只剩下很少假期,现在的假日大都要拿来居家隔离了,即使是私人假期也不能外出,3天之后又要去上班。
除假日大都没了,上班下班也有一种不为人知的辛酸。每次下班,我在香港机场里走很远的路,到中场客运廊(Midfield)做第一次检测。大家去过外游都会记得,那个地方要坐无人驾驶列车才到达。做完检测就坐在旁边那些像自修室的单独座位等待,一等就2至4小时才有检测结果。完成整个检测程序后,我再回到出境大堂,等待公司安排出租车分批回家。通常住邻近地区的同事会被安排同一辆车离开,要是不幸地最后一个下车,由飞机到港至回到家里,一般要花上4至5小时了,这通勤时间也太长了吧。
这数个月来我也很少见朋友,除了很难约时间(毕竟我整个月可能只有一两晚能外出吃饭),也因为很没安全感。前阵子有机师同事确诊,卫生署把所有两星期内曾踏上同一架飞机的同事及其家人,全部都捉到竹篙湾隔离营隔离21日,当中有老有嫩...…两个星期即使不曾见面、不曾共事的同事也全家遭殃。现时去上班,根本不知何时会被突然列为密切接触者,一到港可能就会被捉走……所以我都只安排一星期内的行程,根本没有甚么计划、社交可言。
我是土生土长香港人,有时亲眼看着香港人对我这行业的目光,有点心酸。当年疫情在欧美国家大爆发时,有许多回港的留学生确诊,记得那时我穿着制服出门上班,电梯门一开,其他邻居也不愿走进来,场面安静得带点尴尬。后来我会想,为何我要尴尬呢?我可能是全香港最安全的一群人,不但已打疫苗,还每天做检测。
面对难熬的日子,我也会给自己打气。上班、飞行,保持香港的国际货运供应是我的社会责任,香港人就算不能去旅行,也依然可以在港吃到日本鱼生、澳大利亚车厘子,还可以在那间开遍全港的杂货店买到日本药妆......我不是想说自己多伟大,说到底我只是个打工仔。
社会给我们的压力真的很大,特别是最近新感染链事件令公众觉得我们在“播毒”。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坏苹果,但我们的同事,包括机师和空服员,都不会希望自己确诊,甚至把病毒传入社区。事件影响到社区大众生活,大家要出气,我知道但也无可奈何。说实在,我们一班一直坚守防疫的同事也同样无奈。在疫情下,大家都是受害者。
有很多外籍机师因工作环境大规模转变而准备离开或已离职。他们来港多年,有些甚至见证香港主权移交。去年12月刚好是新合约一年过渡期结束,本来就有一批机师准备离职,但突然因疫情又有很多机师和其家人被捉去竹篙湾隔离,于是很多人马上递信。他们说看着一个地方不再重视自己,选择离开也无可厚非。
驾驶舱里失去不同背景的多元性,固然对香港、对航空业是个损失。外界大多认为机师高薪厚职,为何还诸多怨言?我只能说,钱不能收买自由。疫情下“清零”几近没可能,在全球一体化底下,若香港坚持“清零”就只能继续断绝与外界来往,封关的日子不知何时才结束。两年了,说实在,我也会想,到底香港是否可采取欧美群体感染再免疫的态度?
国泰“自愿闭环式执勤隔离计划”
“网络说话很难听,歧视进一步加深”
MC,港人国泰空服员
我以前做办公室文职,每天对着电脑处理文件,发觉还是喜欢面对客人的工作,但结果我投身空服员行列一年多就遇上疫情。
记得初入职时,常觉得工作疲累,故没经常跟同事到外站游历,没想到突然就没机会了。工作虽辛苦,但我还是热爱这工作模式,觉得每次上班也有全新经历,所以当公司一推出自愿闭环式执勤隔离计划,我就马上报名。
坦白说,报名也有收入上的考量。我年资浅,以往我可以靠多劳多得和外站津贴帮补,但疫情后每个月我只能领9000多港元的底薪。我们是以时薪计算,故值班一次闭环式计划可以得到底薪3至4倍收入。我算比较幸运,报名后获编排两次闭环式,期间飞过美、加、欧洲等地。当时英国被列为最高风险地区,逗留超过两小时者,回港都必须隔离21日,我们这些接种了两剂疫苗的人就隔离14日。
虽然闭环式计划的值班确实增加许多外站津贴,但在机舱里见到几乎客满时,还是会很害怕被传染。记得曾经有乘客问我们拿退烧药,后来帮他探热,他还真的发烧,感觉很恐怖。
公司会提供防疫装备如口罩、眼罩和胶手套给我们,但我还是会不停洗手,无论碰过餐车、乘客食用完的餐盘、用完的苹果汁纸盒……在10多小时的航程里,我的手都洗到脱皮快烂掉。虽然机上的冷气系统会换气,但始终是跟乘客共处一个密闭空间,我们不敢除下口罩,口干、肚饿顶多也只是快速喝一口水、吞个餐包。
在航程中,我们通常会预留一个机组人员专用洗手间,希望能尽量减少与客人交叉感染的风险,但这其实不是公司政策,有时候老总(机舱总经理)一句“会打扰到客人”,我们也只能被逼与乘客共用洗手间。作为年资、阶级最低的“小薯”,根本不能说什么。在网络上看到有些航空公司会为空服员提供保护衣,感觉好像比较安全,因制服始终曝露在空气与飞沫之中。
疫情刚开始时,还未知道病毒传染力有多大,即使大家都载好口罩,还是有种担惊受怕,不知何时会接触到病毒。到了外站的酒店房间,我也会自行再消毒一次,将房门把手、灯掣、电视遥控器等等重新抹过才安心。我有时觉得自己吓自己,在外站逗留时只要有少少感冒耳塞征状,就深怕可能受病毒感染,但假如去当地医院求诊,则更可能在医院染病。这段日子内心有很多小剧场,就算打个喷嚏也惶恐。
两次闭环式的值班,我分别在酒店隔离了7和14天。7天其实还好,有些私人时间可以安静地休息。但14天那次,到第8、9日开始觉得生不如死,我想我应该有点抑郁,好想快点回家。每天在房间呆着没事做,起床后又没胃口吃饭,一直在电脑搜寻youtube、netflix新影片看,但其实都看光了,发一阵子呆又到晚餐时间。好几天也睡不好,有时天光才睡,短短几个小时又醒来,整个精神状况很浑噩。
闭环式的值班模式其实颇不人道,只要签了授权书就任人鱼肉。所有的班表、隔离时间随时可被更改,亦不用根据以往与工会共同制定的休息时间准则,总之连续值班的数星期里会被任意安排工作,当中只需要符合民航署要求的最低休息时间(落机与上机之间相距13小时)。
以前工会跟公司的协议是写明一日内(00:00-23:59)不会多于一个值班,例如早上6时下班,当晚的11时59分之前也不能飞下一班机,但在此闭环式计划下就变成可以了,在当晚7时已可飞下一班机,再加上时差,其实休息严重不足。只是,国泰在2020年底已取消与工会的年终谈判,也不再承认工会地位,所以以往保障劳方的协议都因而失效。
而我第一次闭环式计划值班时,班表已被改过整整30次!第二次则突然要飞英国航班,延长了隔离日数,我也不能反对。加上这半年很多香港人移民,英、美、加的航班基本上都客满,但公司仍然缩减人手,令工作量大增。还未计算每次到港后都要花3至4小时在机场等待检测报告,这额外花的时间,都是从我们的最低休息时数里扣起。假设我今晚12时下飞机,可能凌晨3、4时才回到酒店,然后又要快速洗澡,翌日下午1时又要报到。我们的休息时间很不足,但公司说没有违反民航署的要求。
最近的新传播链是由豁免航班的空服员引起,他们只须居家隔离3天,不像闭环式计划的机组人员要强制酒店隔离。但许多同事与家人同住,居家隔离也可能传染家人,再传入社区,这政策上的漏洞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
有时网络上的说话真的很难听,说我们“飞鸡飞鸭播毒”之类,社会对我们的歧视进一步加深。幸好艰难的日子里,同事比以往更团结、在机舱内外也互相支持,我们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国泰亏损
“情绪好忧郁,但要强逼自己赶快好起来”
Pinky,台籍长荣空服员
在打疫苗前,我都不敢选择飞那些要在外站逗留的国际航班,觉得身体完全没有抵抗力,幸好我们能选择只飞不用入境外地的短程航班。机组人员在台湾是优先打疫苗群组,我在2021年的6月打完两剂后再验抗体,就开始报名飞长途班次。
不过在未完成两剂疫苗前,在去年3月我也有个临时值班,要飞长途的芝加哥来回货运航班,本来我连飞机也不用离开、也不需面对乘客。谁知台湾突然将芝加哥列为高风险地区,我那个班次突然就变成最后一班抵台的芝加哥航班,还要把所有还在当地的机组人员一并带回来。然后我在没有任何行李的情况下,回台就在公司安排的宿舍隔离了整整14天。
我老家在高雄,家人没办法帮我送物资,结果由公司办公室同事为我买物资。只是有些机组人员家中有小孩或宠物,就会突然失去照顾的预算,只得麻烦朋友帮忙了。
台湾空服员的检疫方式一直在变,一开始是“3+11”(3天公司宿舍隔离+11天回家自主健康管理),后来变成“5+9”,隔离日数之后又变成3天、再变回5天。听起来不用强制性隔离两礼拜,但那“自主健康管理”的规则却写得很模糊。这“管理”还按派飞地区分“一般版”跟“加强版”,好像可以出门但又好像不行,去问官方回应的话,他们也会给你一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总之就是原文照读守则上的文字,但又不会回答是禁止出门,所以我基本都不敢出门了。
现在一个月大概会飞一到两次,每次回来都“5+9”,基本上14天过后很快又要再值班,我的生活只剩家里跟公司,感觉像一直不停被关在不同笼子里。这种生活模式严重影响我的社交生活,因为自主管理是不能到餐厅内用,朋友家人的聚餐我都错过。我比较害怕孤单,好难适应长期处于自己一个人的环境里。很多时,大家觉得很普通的生活,例如去买个菜、踩个脚踏车、散散步,这些很简单的事对我来说变成很困难,但为了赚钱养家,只能牺牲自己的兴趣和生活。
当然,我可以继续选择只飞短班,未入境的只需7天自主健康管理,能外出的时间相对较多。但因为现时航班少了很多,我们长班在外站逗留时间就更长,津贴相对也更多,我也很需要赚点生活费。我底薪本来只有三万多元台币,而每月交租、一天两餐、交通费这些基本生活开支就差不多要花两万元台币了。所以如果有长班的外站津贴,勤力的话薪水有机会到五万多元台币以上,就有多点钱可养家。
自主健康管理期间,除急症外我们不能进入台湾的医院、诊所。我一直有很严重的过敏,皮肤、鼻子、眼睛……但总不可能过敏就跑到医院挂急症这么夸张吧,就算我有支付自己的健保费,也只能到药房买成药。我阿公最近得癌症,我也无法陪他到医院覆诊,虽然条例写明我们可以在采检结果阴性后去探病,但实际上那些医院、诊所一听到你是机组人员,就直接拒绝我内进,有些更会贴告示,写明禁止进入。其实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跟他们相处,长久下去这也不是办法。
我知道因为曾有机师确诊,很多民众觉得我们是防疫破口。我在外面当兼职时也会听到很刻薄的话,让我觉得满委屈。毕竟防疫政策轮不到我来决定,我们也尽力保持身体健康,但就连立委、网民,甚至我家人也不理解,因而讲出不是事实的指控,例如有个台北市议员,说空服员下机后只是想去购物、旅游,所以“每一次破口都是从这样来”。这是一个失实的指控啊。但日子久了,我开始不太想跟航空业以外的人透露我是空服员,大概说当内勤或服务业就算。但其实这又不是什么不正当的工作,为何我不能活得光明正大?
疫情下的生活让我很纳闷,有一阵子发现自己情绪好忧郁,对很多事失去兴趣,社交软体不常用,变得有点愤世嫉俗,不想看到别人过得多好。每天起床张开眼睛就觉得好痛苦,为何世上那么多事都是我无法控制?后来我去看心理辅导,要慢慢调整心态,看来是要厘清一下生活目标。长荣有提供心理咨商的服务,但我不想使用。不想在公司留下有做过心理咨商的纪录,不知未来会不会因此说我不适任。但外面的心理咨商费用不包括在健保内,每小时1200元台币,一个星期去一次我已经觉得很贵,所以不能太常去。我看着存折的钱一直减少,要强迫自己赶快好起来。
或许我个性比较负面,疫情180度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加上家人生病、无法见朋友,种种加起来造成我的心理低潮。我还是需要打工赚钱,但时间久了我也觉悟,钱不能买到我的自由。有一阵子真的好想直接离职,觉得面对这一切好累,不断重复地上班、隔离、再上班、再隔离。未来我打算申请转办公室的职位,虽然薪水跟生活模式都比空服员差很远,但至少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才可以真正计划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