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乌克兰危机的中国因素:中俄合作会否缓冲国际对俄制裁?6000侨民怎么撤?
「随着俄罗斯入侵战事升级,中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是否将作出调整?」
端传媒记者 易小艾、卓琳发自北京
俄乌战争持续升级。2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该国“核威慑力量”高度戒备,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然而,中国却始终态度模糊,至今未使用“入侵”一词定性俄方举动。
近年来,随著俄乌关系、中美关系恶化及中俄交好,中乌关系日趋暧昧。乌克兰外长曾指,“中国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只是贸易伙伴”。战争爆发后,中国与俄罗斯及乌克兰之间的经贸联系,成为外界预测中国态度随着战事推进会出现哪些调整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中国均是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乌克兰是中国“一带一路”上通往欧洲的重要关卡,近年来中国也持续在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俄罗斯则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伙伴。就在今年2月4日,中国举办冬奥会前夕,中俄签订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并发布联合声明,称中俄国家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模式”,“两国友好没有止境”。
(端传媒会不定期更新有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关键问题与分析,欢迎留言提问。)
问一:中国和乌克兰之间有哪些经贸联系?
位于欧盟与俄罗斯地缘政治交会点的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中方自中亚进入欧洲的关键枢纽。一直以来,中乌保持着相对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乌克兰主要向中国出口玉米等农产品及原材料,而中方则输出机械制造品,并参与当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中粮、中国电建等数家中国国企均有在当地的投资。
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农产品占总出口额近4成。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后,乌克兰很快替代美国,成为中国玉米主要进口国。2018年至2019年,中国超8成进口玉米来自乌克兰。后随中美贸易协定落地,中国自乌玉米进口占比回落,但总量仍然上升。
自2019年起,中国便代替俄罗斯,成为乌克兰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前11个月,乌克兰对中国出口超过80亿美元,主要为玉米、铁矿石、葵花油等。
与此同时,乌克兰还是中国主要的军事产品进口国。
1990年代,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时代35%的军工生产能力。2014年第一次遭遇危机前,乌克兰在1992-2013的20年间出口了70亿美元的军事用品,主要出口对象是巴基斯坦和中国,其中就包括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可以说,中国20年前的军事发展与乌克兰不无关联。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直至目前,乌克兰仍然是中国第三大武器购买国,前两位分别是俄罗斯和法国。
然而随著俄乌关系、中美关系的急速恶化,及中俄的交好,中乌关系逐渐暧昧,2021年这种暧昧尤为明显。用乌克兰外交部长Dmytro Kuleba的话说,“中国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只是贸易伙伴”。
2021年1月,美国商务部将试图收购乌克兰机械公司Motor Sich的中国公司Skyrizon,以与中国军方有关为由列入军事用户名单。随后,乌克兰宣布将Motor Sich国有化,从而阻止了这笔交易。
乌克兰陆军与裁军研究中心亚太研究负责人Yurii Poita分析,若中国成功收购Motor Sich,对乌克兰将是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乌克兰武装和航空发展、出口能力将受限;二是相关技术可能泄漏给俄罗斯;三是可能破坏与北约及欧盟的政治、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因而此后,乌克兰与中国的合作开始效仿大多数欧洲其他国家——是贸易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有时甚至可能是威胁。对于乌克兰而言,必须在不断恶化的战略环境中找寻一种折衷的合作和生存方式。
2021年6月,中乌签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协议。乌克兰总统称,乌克兰可以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桥梁。签约前,乌克兰突然撤回了对一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联合声明的支持,该声明是呼吁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中国侵犯新疆地区人权进行独立调查。另有声音称,是中方以断供疫苗相威。
据中国商务部,2021年前11个月,中资企业在乌克兰新签承包合同高达66.4亿美元,居于同期欧亚国家的首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在2022年1月的受访中透露,签约领域包括能源、农产品加工、陆港建设、汽车装备、疫苗生产等。其中,中国最大风电生产商“龙源电力”,在尤日内市(Yuzhne)建成一座风电项目,而在建的南方风电站可能成为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乌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这座乌克兰南部的风电项目由中国电建签约,此前,中国电建已在乌克兰建成10座太阳能发电站,占乌克兰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2月25日,中国电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表示,乌克兰项目尚未开工。
问二:中俄能源合作会否缓冲国际对俄制裁?
2月4日冬奥会前夕,中俄签订了一项为期30年的能源合约,俄罗斯将通过一条新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输往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将增加100亿立方米,加上此前的输气管道,每年供气总量将达480亿立方米——这对亟需能源转型达成减碳目标的中国来说,提供了能源保障。
据路透社,这条管道将在2年-3年内开工,将连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此前,中俄能源合作已有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和田湾核电站5个合作项。
中俄的能源合作会缓冲对俄制裁的打击吗?事实上,欧盟每年自俄罗斯进口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前述工程即使2025年竣工,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也不足运往欧洲的4分之1。
科隆大学国际政治学者耶格尔(Thomas Jäger)认为,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天然气达到对欧洲的水平,可能需要数十年。不过,中方确有可能辅以贷款支持。弗吉尼亚州威廉玛丽学院的国际研究实验室AidData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是迄今为止从中国官方部门获得贷款最多的国家,2000年至2017年,总计获得1510亿美元贷款,多数以石油出口的未来收入作为抵押。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严重依赖能源进口,对俄制裁也可能间接对中方造成影响。2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喊话说:“美方在处理乌克兰问题和对俄关系时,不得损害中方和其他方面的正当权益。”
除能源协议外,2月4日,中俄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其中,在“国际安全”部分提及,反对“颜色革命”、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并表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2021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146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2年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能源和矿产占俄罗斯对中出口的7成,中国则主要对俄出口机电、汽车等产品。同时,中俄跨境电商也在去年前11个月达成187%的高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贸易在2014年之后便在逐步减少美元的使用,尝试使用当地货币结算。例如,有浙江小生产商对媒体表示,由于两国有货币互换协议,可以人民币结算对外业务,因而并不担心受到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宣布,将在中国为俄飞机加油的结算方式转换为人民币。
2月23日,就在俄罗斯正式入侵乌克兰的前一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专访时表示:“扩大本币结算规模是中俄深化金融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很高兴看到俄罗斯政府在本币结算、购买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储备货币等方面扩大使用人民币。”
《南华早报》指出,在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后,中国此举将为俄罗斯经济提供一条生命线,这也是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双边关系的最新迹象。
2月25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批评中国称,当西方世界正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中国政府却在放宽对俄罗斯的贸易限制。
不过,这样的货币互换究竟可以多大程度影响经济及政治局势,尚难以预知。目前,以美元结算贸易仍占俄罗斯国际贸易很大一部分。据俄央行数据,2021年前9个月,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中36.6%以美元结算,47.6%以欧元结算。
问三︰中国为何此时开放从俄“全境”进口小麦?
北京时间2月24日下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遭欧美多国谴责之际,#中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该政策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22年第21号公告。虽然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显示发布日期为2月23日,但实际上该公告在俄乌战争爆发几小时后才被公开。
此前,中国仅允许俄罗斯85个联邦主体中7个地区向中国出口小麦。分别为2015年、2017年和2019年批准的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阿穆尔州和库尔干州。这些地区并非俄罗斯粮食产量最好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从逐步放开进口地区到全境进口,引发舆论不少猜测。该公告特别指出,俄罗斯小麦是指在其境内且未发生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地区种植的、仅限于加工用途的春小麦。而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第278号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被多国列为重要检疫性病害。
“开放俄全境进口小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关于俄罗斯输华小麦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补充条款》。该文件是俄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两国签订的15份合作文件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俄罗斯输华大麦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补充条款》。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20日,俄罗斯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的官员就已表示,中国将要为俄罗斯全境的粮食供应开放市场。
中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2021年中国小麦总产量为2739亿斤(约1.37亿吨),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同年小麦进口量为977万吨,比2020年的838万吨增长了16.6%。
不过,俄罗斯此前并非中国主要的小麦进口国。中国小麦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哈萨克斯坦。2021年进口量中超过80%的小麦即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其2021年小麦总产量约为7910万吨,出口量为3650万吨,主要销售至土耳其、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不过,2021年11月有报导称,由于出口税和其他政府干预,俄罗斯小麦供应量持续收紧,导致埃及和土耳其开始转向乌克兰和欧盟国家购买。
2月初《华尔街日报》文章称,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的小麦出口量占全球总数29%,若两国爆发战争可能威胁国际谷物市场,造成大西洋两岸小麦价格上涨。同时,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西方制裁俄罗斯出口,将导致全球市场失去这两国的小麦供应。
此次“从俄全境进口小麦”也解决了中国加强粮食安全、确保小麦供应的需求。2月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布预测称,2021/22年度小麦出口大国的库存将总体下降且较为紧张。
2021年下半年,受恶劣天气和干旱影响,北半球粮食生产受到打击,全球小麦供应量收紧,加拿大、美国等小麦主要出口国的产量减少。同时,全球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去年下半年升至近八年高点。据《纽约时报》报导,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全球小麦价格增长了80%。
2021年秋季,在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地区面临供应量不足的同时,澳大利亚即将迎来丰收。去年9月,据路透社报导,中国向澳大利亚购买了将近200万吨即将收割的小麦,占已出售的500万吨小麦中的近40%。
今年2月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谷物价格指数并指出,由于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小麦丰收、供应增加,2022年1月全球小麦价格下跌了3.1%,但因小麦需求仍然较高,价格没有继续下降。
2月25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路透社报导称,一位欧洲交易员表示该进口协议将使得俄罗斯小麦在中国得到更多市场份额,但对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向中国出口大量小麦的国家来说,则是“坏消息”,同时对于美国为销售更多小麦做出的努力来说,是“负面的事态发展”。
问四:中国究竟将如何撤侨?
俄罗斯入侵后,乌克兰多达10个城市遭俄空袭,乌克兰政府对所有商业航班关闭其空域。如何撤离6000余在乌中国公民,成为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地时间2月25日下午6点半,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关于撤离中国公民的紧急通知,为希望搭乘包机回国的人员提供了线上登记表格,要求在当地时间2月27日晚12点之前申报,并指“搭乘包机根据自愿原则”,“包机派出时间根据飞行安全情况确定,届时将提前通知”。
当地时间2月26日晚,中国驻乌大使馆发表了一封中国大使范先荣致在乌中国公民的信。该信件否认了大使已离开基辅的传言,并表示当前外部条件还不能够实现安全撤侨,等条件具备再做撤侨安排:“空中不时有导弹,地上不时有爆炸和枪炮,两军之间正在进行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确保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安全了再走。”
据新华社报导,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中国政府采用了海陆空三种方式撤侨,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撤侨,也是首次采取将相关人员运送至第三国之后再转运回国的方式。此次共撤离35860名中国公民,以及其他12个国家2100名外籍公民。据新华社称,将中方人员转移至第三国,中国使馆需统计人员名单,向第三国外交部和内政部紧急发照会,并在边境口岸做接应。
同年3月18日利比亚空域对民用航空关闭之前,中国政府还大规模动用中国民航和外航包机撤侨。据报导,民用航空包机手续较为复杂,需申请两国机场起降时间和沿途地区空域,因此在紧急时期通常由外交部协调手续。
此外,在利比亚撤侨中,中国驻希腊、马耳他使馆租用了4艘外籍油轮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中国驻埃及使领馆租用百余辆客车赴埃及和利比亚边境,准备撤出中国公民,同时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被调用,为撤侨船舶提供支持。
在俄罗斯正式入侵乌克兰之前,由于对俄乌局势的担忧,美国总统拜登在2月10日接受NBC新闻采访时发出警告,在乌克兰美国公民“现在应当离开”(should leave now),并表示“事态可能很快变得疯狂”。同时,拜登表示不会动用军队撤离在乌美国公民。
2月12日,据BBC报导,因美国警告称俄罗斯的入侵可能迫在眉睫,已有10余国家敦促本国公民离开乌克兰,包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和日本等国。同时,一些国家还疏散了外交人员及家属。
然而,在多个国家向在乌本国公民发出撤离警告的同时,中国政府及驻乌使馆并未向在乌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发出预警。
2月11日,中国驻乌大使馆官方通知仅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乌克兰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对于乌克兰局势一事仅表示,“密切关注乌局势变化,增强防范意识”。当地时间2月21日其再次发出的提醒中,也未建议中国公民离开乌克兰,只是敦促“不要前往局势不稳定地区”。
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驻乌大使馆向当地中国公民发出提醒,指“最好待在家里”,若开车“可在车身明显处贴上中国国旗”。而美国驻乌大使馆则于25日敦促美国公民使用任何商业或私人地面交通离开乌克兰。
目前,中国撤侨行动仍不明朗。2月27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新闻参赞丁建伟向《新京报》表示,由于目前乌克兰领空处于封闭状态,且“空域武装军事活动频繁”,眼下的撤侨行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等到完全具备撤侨条件再做进一步安排。此外,他表示,人员登记工作即将结束,将有6000多名中国公民应使馆要求做好撤侨准备。当晚,中国驻乌大使馆相关人员在接受中国某官方媒体采访时指,现阶段包机撤侨很难执行,正考虑其他撤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