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耍”的中国?普京开战决策背后脆弱的中俄联盟
「习惯相信“友军”的情报,对于所谓“对面”的信息视而不见。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人与微博上的“国师”表现出了高度一致。」
在四天之内,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连续发表三次自相矛盾的声明。从认为俄乌冲突仍是乌克兰东部局势的变化,到鼓励民众配戴中国国旗,再到提醒民众不要随意暴露身份,这些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官方声明并不仅仅意味著中国在乌克兰领事服务的失败,其背后体现的,实则是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的巨大误判。
反复无常的使馆声明,尚未执行的撤侨行动
对比之下,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不论从行动的质量,还是从行动的时间线来说,都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
2月22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一篇标题为“关于请中国公民注意安全的提醒”的微信推文。在这篇简短的公告中,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将乌克兰面临的局势描述为“东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其中,中国外交人员提醒在乌克兰的公民“注意当地发布的安全提示,不要前往局势不稳地区”,以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可适时作一些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在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两处地区的独立地位,并开始向这些地方派遣军队。
2月24日,大使馆将注意安全的提示升级为“高度注意安全”。在这一篇微信推文中,大使馆表示“从2月24日起, 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一些城市已经发生爆炸事件,军事行动已在展开。乌安全风险陡然上升”。而得到关注最多的一句话则是:“如开车长途旅行,注意沿途是否可以加油,防止加油站关闭,导致无法继续前行。可在车身明显处贴上中国国旗。”这一建议与中国电影“战狼2”当中展示的场景一致,主演吴京在非洲遇到武装人员阻拦道路时高举中国国旗,从而安全通过。
不过,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便给出了与上一条微信推文截然相反的建议:“在当前乌安全形势特殊时期,要高度重视与乌民众友好相处,避免就具体问题发生争执...尽量不要外出活动,不要随意亮明身份及展示具有识别性的标识。”从“明显处贴上中国国旗”到“不要随意亮明身份及展示具有识别性的标识”,不到48小时,同一个政府机构就向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给出了完全矛盾的安全建议。
大使馆提到的“避免就具体问题发生争执”与“不要随意亮明身份及展示具有识别性的标识”的来源,与在中国流行的“收留乌克兰美女”等调侃鼓吹战争网络迷因有关。根据中文网络上流传的截图还称,一些滞留在乌克兰的留学生被持枪基辅市民盘问,并在谎称自己不是中国人后逃过一劫。这些网络迷因与民众支持俄罗斯入侵的行动被其他国家的网民看到,据说激起了乌克兰民众的愤怒。
而在领事服务方面,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直到2月24日才开始登记在乌克兰中国公民,并开始准备撤侨行动。根据使馆发出的声明,统计工作将截至当地时间2月27日。但在2月25日,乌克兰在遭到俄罗斯入侵后,随即对民用客机关闭领空。中国方面如何解决撤侨问题仍然未知。
在中国时间2月27日凌晨4点,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通过微信发布公开信,在信中,范大使澄清自己并没有离开乌克兰,并希望“希望人人都岁月静好,平安无事!”。在这封信中,范大使虽然表达中国使馆绝不会置大家的安危于不顾,但同样要求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留在家中,并且透露撤侨行动并没有具体的时间线:“目前的安全条件确实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具备。大家想想,空中不时有导弹,地上不时有爆炸和枪炮,两军之间正在进行交战。宵禁令一个又一个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确保安全?!真要在这种情况下走,你们的家人又怎能不牵肠挂肚?!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安全了再走。这样大家都踏实。”
与中国使馆对应的,是世界各国驻乌克兰使馆及外交部对于乌克兰局势的警告:加拿大外交部长乔美兰(Melanie Joly)早在2月11日便呼吁公民离开乌克兰。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对本国公民发出同样的警告。英国与挪威外交部也在这一天呼吁本国公民离开。
在亚洲国家当中,日本与韩国在2月11日呼吁在乌克兰的公民尽快离开。新加坡外交部在2月13日,便警告本国公民避免前往乌克兰,而中华民国外交部亦在2月16日发出警示。
即使是在战前全力试图外交斡旋解决问题的法国,也在2月23日,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前一天,要求法国公民离开乌克兰。对比之下,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不论从行动的质量,还是从行动的时间线来说,都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在2月27日,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刊登了关于乌克兰撤侨情况的进展,一名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包机撤侨的方案很难执行,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使馆正在积极考虑其他撤离方案,只要安全条件稍一具备,就会立即启动”。
同样面对领空封锁,来自台湾媒体华视新闻的影片显示,中华民国外交部安排挂有青天白日旗的大巴车,经过50个小时的旅行,将六名困在乌克兰的国民撤至波兰。另据《印度时报》报导,自俄乌战争以来,印度完成了五次撤侨,其中第五次撤侨共帮助249名印度公民撤离。对于乌克兰无法进入客机的局面,印度选择从乌克兰邻国罗马尼亚包机出发,解救通过陆路离开乌克兰的公民。
截至北京时间3月1日凌晨,新华社快讯指中国开始从乌克兰撤出首批公民,但未披露更多细节。
情报的迷失
根据目前已知的媒体报导,中国方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定并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虽然中国使馆的领事服务质量一直遭到海外公民与华侨诟病,但眼下中国面对的窘境,并不仅仅是领事服务或是个体外交人员层面上的失败。根据目前已知的媒体报导,中国方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定并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称,由于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与俄罗斯签署了深化合作关系的声明,习近平对于入侵风险的判断受到了影响。文章中提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淡化了、甚至完全没有考虑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可能性,并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语称,在普京与习近平的会晤中,普京对美国的怨言引发了习近平的深刻共鸣。消息人士还表示,在普京的谈话中,没有提到对乌克兰的具体入侵计划。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世界开始关注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而外交部的言论虽倾向俄罗斯,反复指责美国与北约是冲突的始作俑者,但也一直避免表达过于确定的立场。在外交部于2月26日公布的“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中,中方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明确指向北约的扩张,但同时,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中,中国并没有同俄罗斯一样投出反对票,而是选择了弃权。
这种模糊的源头,来自于中国对他国信源提供的情报的不信任,和在面对俄罗斯入侵事实时感到的惊讶。根据《纽约时报》2月25日的报导,在俄罗斯开战前的三个月,来自拜登政府的官员反复向中国表示,情报显示俄罗斯将会入侵乌克兰,并期望中国与习近平主席能够出手干预,但这些请求被中国方面反复拒绝。在这些会谈中,美国向中国表明一旦普京向乌克兰开战,美国及盟友将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紧密的经贸联系,这些制裁也会影响到中国。美国方面还提到,他们知晓中国曾经帮助俄罗斯躲避2014年入侵克里米亚后的制裁。报导还说,这些拒绝干预俄罗斯潜在入侵风险的人士,包括中国的外交部长王毅与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不仅如此,中国还将美国告知自己的情报分享给了俄罗斯,并指责美国试图制造中国与俄罗斯联盟的裂痕。
而中国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政治军事评论员及“国师”,对乌克兰的局势同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例如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错误预测俄罗斯不会入侵乌克兰后在微博上承认误判:“很遗憾,这几天我对俄乌局势的趋势又预测错了。这再次说明了社会科学本身的预测功能还是很差的。”但在金教授的微博当中,依然有大量来自于中国媒体转述俄国媒体例如“乌克兰海空军已全军覆没”、“乌克兰空军已丧失战斗能力”等假新闻。
而在微博上坐拥164万粉丝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人气讲师沈逸,也曾预测俄罗斯不会全面入侵乌克兰,在事实变化后在微博中认错。在沈逸的微博里,也同样留有“乌克兰总统离开基辅”这种来自俄罗斯媒体的假消息。
在观察这些评论人士使用的信息来源后,这种误判的根本源头便不难理解。不论是刻意传播俄罗斯的单一声音,还是习惯相信“友军”的情报,对于所谓“对面”的信息视而不见,结果都是预测与判断的错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人与微博上的“国师”表现出了高度一致。
脆弱的“中俄联盟”
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是一个能够为自己分担来自民主世界关于结构性改革、人权、以及贸易不平等一系列问题压力的“伙伴”。
在乌克兰战事仍在持续、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都陆续出炉的情况下,中国在审视与俄罗斯的利益伙伴关系时,也许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在2021年,中俄总贸易量为14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这一数字与中国海关总署在2022年1月14日公布的全年外贸总额6.05万亿美元相比,仅占据外贸全额的2.4%。在2021年,中国最大的五个贸易伙伴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与韩国。除东盟外,其余四个贸易伙伴都加入了最新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计划。而在前五大伙伴中排在最后的韩国,其贸易总量也是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的将近三倍。
而遭到俄罗斯入侵的乌克兰,则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在东欧地区的关键伙伴。中国也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国。
但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是一个能够为自己分担来自民主世界关于结构性改革、人权、以及贸易不平等一系列问题压力的“伙伴”,同时还能牵制美国对于防范中国崛起投入的精力。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对西方与美国的抱怨,能够让这两个威权国家的领导人产生共鸣。不过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并不像是一个朋友,与其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联盟,不如说,中俄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拥有共同对手的博弈伙伴。
这一次战争开始后,虽然没有明确消息表明中国官方已经设定好了统一的亲俄宣传口径,但各种媒体也仍然在跟著俄方的信息报导。包括在2月22日,《新京报》旗下的国际新闻栏目“世面”的微博上,曾出现过一段有可能被工作人员“无意泄露”的报导指令:“即刻起,乌克兰相关发微博。都用世面首发,大号再发,推世面,对俄不利、亲西方的不发。首发前给我看文案。”此外,也要对网友评论进行“精选控制”,只能放出“合适的评论”,并要求谁发布谁负责,提醒每则新闻至少要盯2天。与此同时,虽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曾出现过反对战争,以及在普京演讲后发布希特勒的演讲进行对比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遭到了中国网信部门的清除。
只不过,在面对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一致的谴责和实际的制裁措施之后,中国的想法可能也在发生变化。在2月28日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当被问到若认可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否应该呼吁俄方尊重乌克兰民选政府时,发言人汪文斌的回复,虽然再次重复了“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上”,但下一句似乎不再指向北约,而隐含指俄罗斯“更不能出于寻求自身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安全,而肆意损害别国主权和安全”;也不再是“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而是“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
随著战争与乌俄谈判的同时进行,中国接下来的表态,也许也会像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声明一样发生转变。但无论如何,日后再面对俄罗斯这位“伙伴”时,中国恐怕也很难再相信对方“不会开战”的承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