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讀者登門取書、送禮告別:人身安全係最緊要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停運後4天後,《眾新聞》宣布今日最後一天營運。有市民今午到《眾》的辦公室,領取一直未領的訂閱計劃贈書,亦有人送上水果,與《眾》的員工告別。讀者陳小姐稱為停運感到可惜,但理解《眾》的決定:「現時情況好危險,《立場》編輯都畀人拉,人身安全係最緊要。」
讀者到場取書 讚《眾》報導深入客觀
自2019年開始訂閱《眾新聞》的陳小姐,一直未取訂閱計劃的贈書。她昨得悉《眾》停運的消息,故今日特意來取書:「擔心啲書以後都唔知出唔出得。」
陳小姐稱,自己以往是《明報》、《信報》的讀者,2019年眼見一些媒體機構的變化,改為看多網媒。她直言欣賞《眾》的報導客觀、中立,也有很多深入報導和分析,《有線中國組》加盟後仍勇敢揭露內地不公,是很高質素的媒體。
但眼見《立場》、《眾》等網媒停運,陳小姐無奈形容「都幾恐怖」。她擔心,當一間間媒體在紅線下停運:「以後香港再發生咩事都冇記者可以監察社會,對健康、公平嘅社會係好大傷害。」
她坦言「我都好迷茫」,不知道未來還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取新聞資訊,但仍感謝《眾》在艱難情況下堅持了許久,為香港和新聞自由發聲。陳小姐說,只希望他們安全。
陳小姐到場領取眾新聞出版的《7.1到七一》及記協出版的《反修例採訪戰場》。
送水果作最後告別 嘆「香港越嚟越窄」
讀者李先生今午亦特地到場,為《眾》的員工送上水果,希望好好告別。他從去年起開始訂閱支持《眾》,每日都會閱讀相關報道及收看其節目。他認為,停運雖是預期之內,但事發突然,只能祝員工們一路順風。
他表示,自己一直是《有線中國組》的支持者,故從《眾新聞》接收中國組後便特別關注,形容「(中國組)已經喺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因為現時較難在中國得到第一手資料,但中國組仍盡力從非官方渠道取得資訊,再向大眾報道。
李先生指,會努力尋找現存仍可信的媒體,但形容現時「唔係殺咗一個傳媒,係成個行業消失咁濟」,除非媒體與政府有一致口徑,否則難以生存。他憶述,自己以往留意的媒體,就是「你見而家消失咗嗰啲」,慨嘆「香港越嚟越窄」。
當被問及有甚麼想對《眾》的記者說,他沉默片刻才道:「加油啦,繼續行落去,多謝佢哋。」
讀者Samuel參與了一年訂閱計劃,以往曾到訪《眾》的辦公室參與放映活動。他直言為《眾》停運感到可惜,但亦會尊重決定,因為一眾員工的人身安全是首要考慮。
他憶述,自己在《有線電視》及《Now》經歷大地震後開始關注網上媒體,慨嘆現時「好似骨牌咁」,讀者已沒有多少選擇。他又提到,自己領取贈品時在辦公室逗留了一段時間,與一眾編輯及記者交流。他認為,總編輯李月華等人有履行成立時的初心,報導及分析亦相當獨到,希望《眾》有朝一日可以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