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的解憂雜貨店:街坊們的聚腳地
文:阿江 圖:大嶼小聚
過去兩年,可謂離散之年。不少家庭離鄉背井,也有不少本地組織決定解散。如今,梅窩的社區聚集地之一──大嶼小聚,也將會落幕。本來相聚一堂,我們真的從此就要分開了嗎?
「大嶼小聚」始於大嶼小燕,馮小燕是前朱凱廸新西團隊及離島連線成員,她也是守護大嶼聯盟的義工,熱愛大自然,關心大嶼山的社區發展。一群心存信念、心繫社區的朋友,因小燕而聚首一堂,一同設計這個小空間。
大嶼小聚由一班街坊店長輪流當值,一同商討小聚的大小問題。小聚沒有老闆,營運時也不會把利潤放在首位,店長們因此可以更靈活運用這個空間。
小聚一向歡迎街坊們前來做義工,除了可以減輕工作量,也可以令街坊們相聚。即使快要結束營運,店長們還是忙到最後一刻,小燕還邀請我幫忙「加工」年曆。
走到小聚,文太已經與小燕聊起來了。小燕拿出新鮮出爐的2022年大嶼年曆、幾盒顏色筆,叫我們邊聊天邊幫忙加工,把公眾假期標記出來。寫寫畫畫的時候,Clara的歡笑聲從遠方傳來,她們剛完成了「換物市集」,前來小聚歇腳片刻。
店長們有不同背景,不同的技能,Clara愛護環境的態度也影響了小聚的風格,不少雜貨都可以「裸賣」。木桌旁放了不少二手書,有些是店長們捐贈,有些則是搬屋的街坊留下。小聚成功感染不少人行環保路線,新來的街坊想買麵粉、香米時,也會有些驚訝,原來這裏的麵粉要自備容器才可以購買。小聚有提供玻璃樽給街坊應急,下一次街坊就養成自備容器的習慣,減少製造垃圾。
說起環境保護,「食魚UTML 2020」比賽的其中一位冠軍,他正好到小聚購買大嶼年曆,送給將會離開大嶼的街坊,大伙兒理所當然把他「拉下水」,幫忙趕製年曆。「食魚UTML 2020」希望藉着虛擬運動越野賽推廣大嶼山自然風貌,提高大眾對「明日大嶼」的關注。小聚也是賽事的補給站之一,不同遠足好手跟着「守護大嶼」繪畫的行山路線,呼籲公眾珍惜大自然山野生態。
小燕是大嶼小聚的開端,她卻認為:「有街坊參與的『大嶼小聚』才是『大嶼小聚』。」店裏有一張大木桌,後方有個五臟俱全的小廚房,旁邊還有一個鋼琴。我走進店時,當值店長剛好正在一邊吃街坊帶來的炒粉絲,一邊和她聊天。這種回到家般的氣氛令人不知不覺坐下來,一起放鬆聊天。
小聚的店長們、前來聊天的街坊們、寄賣的太太們、願意分享的人們,都是小聚的一份子,把大嶼社區交織在一起。
文太說起了之前水牛生病的故事,一向盡心盡力照顧水牛的她,原來曾經也遇過無助的時候。在一年前,她發現水牛們在生水痘,便打算買些水果,給水牛吃吃看。
接近千元的水果大餐,雖然令水牛身體好轉,卻是一筆大數目,文太便在小聚聊天時向店長提起:「成千元的水果大餐,我如何獨自承擔呢?但知道可以幫助牛牛,我又想買給牠們吃,唉⋯⋯」小燕知道後便回答:「不如我幫你問問看吧。」
文太的煩惱未有困擾她太久,幾位熱心的街坊,很快就捐了四千多元,足夠水牛們吃水果吃足兩個月,養好身體。文太的憂慮放在小聚,很快就有不同街坊拾起來,一同解決了。
因為新居屋的落成,大嶼的新鮮人也想了解社區的網絡、支援等。在銀河苑居住的婆婆,因為廁所水喉出現問題,煩躁地來到了小聚,想打聽哪兒有師傅,正在小聚吃點心的街坊紀榮,他二話不說地和婆婆回家,幫忙處理水喉問題。就這樣,小聚把大嶼山的舊人與新人連結一起。
說着說着,小聚又來了訪客,情侶Jess和德仔前來買香茅茶,見到我們在「加工」年曆,自告奮勇幫忙。Jess和德仔是小聚的常客,經常關心社區,二人有份發起的大嶼街坊關注組,就是在小聚默默組成。
當時,Jess和德仔詢問店長「有冇嘢野需要幫手?」。大伙兒在討論時發現,大家都有留意梅窩將有大型改善工程,希望更多居民參與。店長們連忙點頭,表示會盡力幫忙。大家分頭到不同地點視察,在小聚開一個又一個會議,又聯絡離島區區議員一起視察,商討如何令更多街坊關注。
木板、珍珠板、膠水及紙皮佔領小聚各個小角落,大家在收舖後一起拼湊了一個迷你梅窩俯視圖,方便和不同街坊講解發展工程的細節。大伙兒後來還開了Facebook專頁,舉行三次網上解說會,為工程製作懶人包,到立法會申訴個案等等。最後,居民對工程認了解更多,超過一百五十名梅窩居民參與諮詢會,大家踴躍發言,一同規劃屬於我們的社區。
忽然,背後響起鋼琴聲,一個小孩正雀躍地鼓着琴鍵,是一名媽媽特意在孩子放學後前來詢問小聚的去向。雖然小聚在12月畫上休止符,餘韻仍然在我們的大嶼繞樑三日。小聚剛奏完一曲,街坊們也期待它的下一首樂曲,再一次在大嶼社區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