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食 助吞嚥困難者有啖好食
「有啖好食」是不少吞嚥困難患者的願望,患者因為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而導致咀嚼功能下降,被迫轉以稀爛糊餐與碎餐作為主餐,但這些食物大部分賣相並不討好,令人食慾盡失。患病是否只能求飽肚與基本營養而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近年本地「照護食」的興起,正好讓一眾吞嚥困難患者能夠有啖好食,重拾經口進食、細嚼慢嚥的樂趣!
與吞嚥困難爸爸同枱吃飯
護老者霍女士去年留意到年屆96歲的爸爸開始沒胃口,連一向喜愛吃的魚肉都吃不下,統統吐出來,喝水時偶爾還會嗆到,不禁擔心爸爸是否生病起來。後來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後,爸爸被評為有吞嚥困難。
霍女士指爸爸的吞嚥困難程度不算嚴重,烹調食物時把食材煮軟稔一點、剪細給他吃便行,但他還是有不願意吃的時候。她說爸爸因大部分牙齒脫落,食慾大減,很多東西都不想吃,想吃的又咬不到,直至配戴假牙後,情況才有好轉。
霍女士煮菜著重是否容易吞嚥外,也講求賣相,以助增加爸爸食慾。
霍女士為了讓爸爸保持飲食享受,特意鑽研爸爸至愛的菜式,例如酸甜京都骨、魚腸蒸蛋、雙皮奶等,把它們弄得容易咀嚼及吞嚥,並會花心思擺盤,刺激爸爸食慾。除了在菜式上下苦功,霍女士更著重的是爸爸可如往常一樣,與家人子孫同枱食飯,自己喜歡吃甚麼就夾甚麼。
「我們一家不想把爸爸當成有飲食困難的人而把他擱在一邊,我們依然會跟他同桌吃飯。我絕不會把食物全部預先打爛給他,而是與其他家中成員一起吃。而且爸爸不喜歡別人夾菜給他,他希望自己都有選擇權,他喜歡吃哪款便夾哪款,他前方有一隻小碟,待他把食物放上去,才幫手剪碎給他吃用。」
霍女士喜歡與爸爸同桌吃飯,不因吞嚥問題而把他當成麻煩人。
甚麼是「照護食」?
「照護食」是專為吞嚥困難人士而設的飲食,透過各種烹調及處理方法,調整食物的形態和軟硬程度、飲品的杰度,以配合不同程度吞嚥困難人士的需要。但照護食並不是吞嚥困難人士的專利,你我也有機會因患病或牙齒出現問題而需要進食一些較易咀嚼的食物,這些食物也可界定為「照護食」。「照護食」顧名思義結合了「照顧」、「愛護」和「美食」多方面的含意,讓吞嚥困難患者在愛與關懷的大前提之下,「有啖好食」。社聯自2017年起致力推廣照護食,透過舉辦多項公眾教育活動,促進業界交流,增加公眾對照護食的認識,推動本地照護食市場發展。
盼照護食在社區普及
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表示,在各界夥伴努力下,照護食近年已成為關注吞嚥問題人士的熱門議題,相關的資訊、產品與服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過往關注照護食級別的,集中在院舍層面的同工,但近年公眾人士包括患者本身及照顧者,對照護食的認識亦大大提高,證明社聯過去幾年在照護食的工作,取得初步正面成效。」她感謝嘉里集團的支持與贊助,讓社聯得以銳意發展照護食,肩負推進者的角色,連結及協調不同界別,推動本地照護食發展。
社聯透過舉辦「食得喜」樂齡美食烹飪大賽等多項活動,促進業界交流,同時增加公眾對照護食的認識。
譚穎茜透露將與社企餐廳合作,嘗試在社區上供應照護食菜式,推出試驗計劃,安排社企製作照護食餐膳,再經地區中心派發照護食予市民享用。她期望,照護食可以普及至社區,讓每一位吞嚥困難患者可以容易買到、吃到。她又強調,照護食不只講求烹調技巧,更重要是懷有一顆關愛的心,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讓每位患者「餐餐食得『喜』」。
「照護食一站通」網站
閱讀新一期《社情》照護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