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 第五波疫情下,前線清潔工人首當其衝。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調查顯示,工友情緒在疫情下大受影響,逾半受訪工友出現抑鬱、近七成出現焦慮,其中38%達嚴重至非常嚴重水平。調查亦發現工友的防疫裝備數量不足、質素參差,甚至被要求重用裝備,有工友透露同事在染疫後仍要如常工作,令風險大增。

近七成工友現焦慮 情緒壓抑感覺「被社會遺棄」

調查在今年2月22日至3月17日期間進行,以電話訪問63位來自全港各區的清潔工友,透過情緒自評量表(DASS21)評估疫情下的工作狀況。根據情緒自評量表,若抑鬱、焦慮及壓力狀況超過中度或以上,即代表精神健康情況已達必須關注的水平。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工友出現抑鬱;68%工友出現焦慮,38%達嚴重至非常嚴重水平;42%工友的壓力水平為中度至非常嚴重。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項目主任高源軍表示,結果反映清潔工友的情緒位於「水深火熱」之中,感覺「被社會遺棄」,情況值得關注。

無標題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項目主任高源軍

八旬清潔工近兩個月未放假

年近八旬的文姐在記者會上分享經歷,她任職清潔工作近5年,認為第五波疫情最為嚴峻,公司目前只剩十數工友尚未染疫,令她的工作量大增,她自二月中旬至今仍未放假,早已身心俱疲。在疫情下工作更令她提心吊膽,怕染疫後身體難以回復,又憂「連累公司」令人手再減少,每日「手騰腳震,驚到死下死下」。

被問及在疫情下的心情,她不住嘆氣,表示自己為減少傳播風險,每日放工後只能回家「對住四幅牆,唔敢去見啲孫女孫仔,即係好似一個人孤零零咁樣」。

無標題文姐

需重用防疫裝備 確診後被要求如常上班

調查亦有關注工友的防疫裝備的數量及質素,雖然63%工友認為獲發口罩數量充足,但56%認為口罩規格不足以應付疫情,超過四成工友認為公司派發的保護裝備及面罩數量不足夠。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在記者會上展示三種口罩,分別為近期食環署公廁組及潔淨組所使用的口罩。社區夥伴發展統籌蔡蒨文表示,從防水、透光程度、密度等觀察口罩,發現口罩上的孔洞明顯,密度相當低,質素低下,即使清潔工友獲發足夠數量的口罩,亦無法降低感染風險。

無標題

無標題

63歲的勤哥在食環署外判清潔車隊中任職司機近一年。至第五波疫情起,由於大量工友染疫,幾乎每三人就有一人確診,令他的工作量大增,甚至曾被調派到強檢地區進行垃圾收集工作。他表示在強檢地區工作風險大,公司起初雖然有派發面罩、眼罩及保護衣等裝備,但隨即向他們表示「暫時物資未夠用,你哋重用住先啦!」他認為公司的安排不合理,故自行向防疫區內的工作人員索取裝備,惟他身邊大部份工友均需要重用物資,令染疫風險大增。

無標題勤哥

另一名在康文署綜合大樓工作的阿梅,透露身邊有工友確診後,仍被要求照常上班。她憶述當時眼見身邊工友出現明顯症狀,要求公司讓該工友放病假及安排快速測試,遭公司拒絕。該工友自行檢測後呈陽性,向公司反映後卻被斥「唔好強迫工友做快速檢查」及「唔好多事」,並且要求發病工友繼續上班,否則當作領取無薪假。她慨嘆只能眼見身邊工友逐一確診,希望公司能對工友有多點關懷。

促提供更高規格裝備 放寬申領病假準則

明愛計劃要求清潔公司需提供更高級的防疫裝備,例如以KN95取代外科口罩。蔡蒨文提到,大部份年長工友對科技不熟悉,難以自行透過官方途徑獲取確診證明,望公司接受他們以「自我聲明方式」,記錄工友的患病紀錄,取代網上申報系統,讓他們獲取病假津貼,以及根據超額的工作給予相應補償。

蔡蒨文又表示,清潔工因工種被標籤為「不乾淨」,容易被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但大部分工友在疫情下會「搵一個地方隔離自己」,甚至避免乘搭交通工具而減少傳播,令他們缺乏社交關係,希望各界能夠關注及肯定清潔工需要。

無標題社區夥伴發展統籌蔡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