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碑銘]正如之前提過,電影《駭客任務》三部曲的導演華高斯基姊妹(The Wachowskis)[1]頗受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啟發,不單在第一部曲亮出過布希亞的名著《擬仿物與擬像》,又要求主演奇諾里維斯熟讀同一本書,甚至邀請布希亞本尊參與製作第二部曲。倒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本尊斷然拒絕,認為導演根本誤讀了他的書。到底是怎樣一本奇書如此刁難呢?

《擬仿物與擬象》出版於一九八一年,乃他繼《象徵交換與死亡》(L'échange symbolique et la mort) 一書後另一本深入探討擬仿物(le simulacre)的傑作。何謂擬仿物呢?欲明白此概念,就必須上溯至古希臘大哲柏拉圖的學說。扼要言之,柏拉圖認為天底下可視可觸的萬物皆非本體,而僅僅為本體的影象,或曰複製品。而他又區分了兩大類影象,即好的影象(εἰκών, eikon)與壞的影象(εἴδωλον, eidolon)。好的影象忠實反映本體,壞的影象卻扭曲本體,具誤導甚至欺詐之能。而後世所謂擬仿物特指壞的影象。[2]

全書開首,布希亞就借用了段「最美的寓言」(la plus belle allégorie)去解釋何謂擬象,即詩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所寫的短篇故事〈論學問的縝密〉(Del rigor en la ciencia)。故事講到帝國的地圖學院製作了一張完美的帝國地圖,地圖與帝國呈一比一大,每分每寸皆與實物一一對應。後世漸漸失去鑽研地圖的熱情,覺得這張龐然大物毫無用處,便棄若敝屣,任之雨淋日曬。最後,僅剩下西方的沙漠裏仍殘存那張帝國地圖的破帛。而布希亞認為只要對調了帝國與地圖的位置,便堪可形容當世的怪象。

他認為今時今日,地圖不再是帝國的忠實複製品,反客為主,地圖不斷自我創造與擴張,最終取代了帝國。擬象(la simulation)成了一股不斷幻變出擬仿物的力量,布希亞稱之為「超真實」(hyperréel)。[3]最終,大家遺忘了真實,真實淪為沙漠中的破帛。故他形容當世為「真實自身的沙漠」(le désert du réel lui-même)。第一部曲中,摩菲士那句「歡迎來到真實的沙漠」即典出於此。(待續)


[1] 兩人均為變性人。三部曲面世之時,傳媒尚慣稱之為華高斯基兄弟(The Wachowski Brothers)。

[2] 可參考哲學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名篇〈柏拉圖與擬仿物〉(Platon et le simulacre)。

[3] 關於前綴「hyper-」的辭義,可參考拙文〈超越面書〉〈狂熱後設〉。(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