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說《伊甸的天空》終於完成了!

其實小說完稿/教稿早在去年 11 月初就已經完畢,開版相的草圖也於 11 月中畫好,可是從 11 月底到今年年初,工作不斷進來,再加上自己的情緒多有起伏,失眠的情況時好時壞,拖着拖着,一眨眼就來到 2022 年。

新年伊始,各平台感覺有點安靜,偏偏選在這個時候開始上載新小說,如果有哪一家公司請我做 Marketing,那公司一定會賠大本(汗),又或者我天生就是那種不懂得拿捏「最適當時機」的人。但轉念一想,在新的一年,開始上載一套全新小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是拿個彩頭。


《伊甸的天空》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新挑戰,因為小說寫的是未來世界,是一部帶有微科幻成分的反烏托邦小說。我本人並不好科幻作品,反烏托邦小說也只看過一些最經典的,所以要純粹用想像來架構一個新世界對我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故事寫到一半,就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揀一個比較輕鬆而又貼近生活的題材來寫呢?

但說《伊甸的天空》不近生活,又不盡然,其實最原始的構思就很生活,也很香港。

當時是 2011 年,我朋友在柏麗彎租了房子住,叫我去打邊爐,我幫忙買了適當的食材,坐着他們屋院的專車第一次入馬灣。到了朋友家樓下,印象中是一個 360° 被高樓環繞着的中庭,我在對講機中按入朋友家的門號,等候時,不經意抬頭一望,驚見被高樓屋頂 360° 框出來的一小撮天空——真的是,只有一小撮天空。

頓覺有如一隻小娃,坐井底看天,天空就是那麼小了,世界就是那麼小了。

如果大樓再起高一點,就可以把天空封起來。

這樣的景色,我之後嘗試跟台灣/外國朋友講述,發覺他們總是不很明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生活的景色不是這樣的,很記得一次我從波蘭一個破落的火車站隧道出到地面,赫然發現天空竟然可以如此深藍而又無邊無際,極目所望,遙遠到,可以讓靈魂飛翔起來。

這一幕我在之前的散文中有提過,波蘭比香港窮,但卻有比我們遼闊的天空。

我不想隨便詆毀香港的生態,只能說香港人在他們特有的歷史和空間中,只可拼命生存,如果有得選擇,誰不想家家都有前院後院,開窗就是藍天白雲?但那種困頓和窒息感揮之不去,於是在 2011 年,我就已經嘗試過寫這篇小說,當時的作品名為《看天空去》,結果小說只開了頭,收不到尾,寫到一塌糊塗,因為當時除了在珀麗灣看到的景色之外,我對於故事接下來要怎樣發展、自己到底想說什麼,都很模糊。

2019 年,香港變天,重寫《看天空去》的念頭回來了。


在跟現在距離不是很遠的 2087 年,人類又經歷一次進化,這次是以科學的方法,讓人類出生之前,就已經得到提升的智能——Enhanced Intelligence。在合成人類的世界中,最強的國家是 J 國,在這裡,人口百分百由國家集中培植。人人都被造得出類拔萃;同時,人人身上都帶着 24 小時的監視器,國民每日所聽所見,都會被錄下來,直接上傳政府的雲端,法網恢恢,滴水不漏。

因此 J 國不只富強,犯罪率更是人類史上最低,因為不可能犯罪。

每一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崗位,和分數,社會因此而層層有序。

當然,在這種完美的社會中,總有一些天生有缺陷的人——堯子杏,17 歲,完全沒有8–11歲時的記憶,不只如此,因為母親「成分不好」,她受到比一般人更多的監視,得定期向單位報到,接受行為管理和身體檢查,終日過得提心吊膽。

對於各種辛苦而又不明所以的檢查,以及母親的下落,子杏不是沒有疑問,但她不能問,也沒有人可以問。

直到一天,一個帶着混血樣貌的男生出現,她平靜而又恐怖的生活才慢慢地起了變化。


簡介寫到這裡,讀者大概都猜到故事中的 J 國以哪一個地方作為原型了吧。

因為不擅長寫科幻故事,而且會飛天的車或是會變身的機器人並不是本故事的主旨,所以《伊甸的天空》裡的時代特別設定在離現在不太遠的將來,科幻成分也不高。寫到一半時我還發現,在一個你做的所有事和你說/聽的所有話都會被記錄下來的社會,幾乎一切「反動/反抗」的情節都寫不到,正《1984》裡沒有什麼 action,《侍女的故事》全書差不多都只是女主角在腦海中的個人獨白一樣。

要作故仔都這麼難,真正生活在這種社會,更是舉步維艱。

《伊甸的天空》會於下星期二(1月11日)開始連載,逢星期二更新,因為版權的問題,很抱歉只能於 Medium/Matters/Vocus 上載頭每章的一部分,並付上《鏡文學》的連結,希望讀者能夠不嫌其煩,稍移玉步到《鏡文學》繼續觀看。

這種連載方法會讓讀者流量更少吧,所以一開始跟《鏡文學》洽談時,是准許我同步在其他平台發表全文的,不過後來好像發生了盗文事件,《鏡文學》就要求改用連結的方法了,這一點還請大家見諒。

祝願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 2022 年,希望今年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多多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