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Waffle有很多名字,我家稱之為「夾夾餅」,今日介紹的,是此生應該再吃不到,在我心目中全世界最好吃的格仔餅。

小時候家住港島石塘咀,父親大人的糧油店在西環。那時香港的交通網絡沒現在那麼完善,送貨的貨車很多時都要過了晚上九點才回來,父親大人一定要等到貨車回來才可以下班,到他回到家,我都已睡著了。

為了不讓我和父親大人失聯,母親大人經常帶我到店子玩,探望父親大人,由石塘咀的家到西環舖頭的卑路乍街,偶爾會有一輛小販車,售賣雞蛋仔和格仔餅(兩者使用的粉漿是一樣,所以小販們通常兩者一起賣),那叔叔做的格仔餅,在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格仔餅,全因配方夠邪惡。

叔叔用的粉漿和其他檔販相比,粉味不重,夾著的餡料,是預先用煉奶和砂糖調配的餡料,連花生醬也不用(但我忘記了還有沒有其他材料,畢竟年代太久遠了),純粹以「甜」取勝,但甜得來,又不會有膩的感覺,很受小孩子歡迎。

但因為太邪惡了,母親大人很多時都不會買給我吃,最多只買雞蛋仔給我,但雞蛋仔只得粉漿,和格仔餅完全沒得比,還有小販車的特色是流動,我又不是每天都會去西環找父親大人,能碰上的日子就不多,所以每次母親大人開恩買給我吃,我都格外珍惜,怎樣也不會分給別人。

到我大一點,娛樂漸多,香港的交通網絡又越趨完善,父親大人的下班時間終於能提早到晚上六點,可以和我們一起吃晚飯後,我開始很少去店子,就沒再吃到叔叔的格仔餅了,之後我吃了很多人做的格仔餅,始終都沒叔叔做的那麼好吃。

不過這故事還有後續,我成年,父親大人退休後,才從他口中得知,原來那檔格仔餅是他的顧客。

在父親大人的回憶中,檔主是兩夫婦,住在沒電梯的唐樓裡,印象是住7樓,他們都是在家裡預先調好粉漿和餡料,才拿到街上製作,因此需要送貨到他們家裡。要抬著重量十足的麵粉上7層唐樓,經已救命,人家還是小本經營,不是大單,很多行家都不願接,唯有父親大人願意接,於是他們所有製作格仔餅用的材料,都是父親大人的店供應。

因為這樣,叔叔他們很感激父親大人,只要是他來買,必是免費。父親大人認為他們賺的是辛苦錢,所以一直沒光顧他們,也沒告知我們他和他們的關係,以致讓我錯過了吃免費格仔餅的機會(笑)。

不過錢事小,免不免費並不重要,我打的算盤,是若然叔叔知道我是父親大人的孩子,每次經過見到我,他必會主動地為我製作格仔餅,在盛情難卻下,母親大人難以拒絕,我就可以吃多幾底格仔餅了😋

最後都要稱讚父親大人,他對飲食從來眼光獨到,總能物色好貨源賣給顧客,他的顧客又不少都廚藝高超,能做到美味食物,就好像這檔格仔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