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月3日-7日东战场战略布局及形势推移
3.1坂本支队南下和东战场战局概观
兰陵镇附近的战斗后,4月2日,坂本支队主力分为左右两翼队南下,前后进入台儿庄东部战场,并攻击占领了贺庄,蒲汪,辛庄,五窑路(五岔路)一线,做好翌三日对南方大运河北的西黄石山,胡山,禹王山一线敌主阵地的攻击准备。
步21岸本清之日记记录,右翼队步21“午前六时出发。…7时30分进入江苏省邳县地域。午后1时20分到达小庄待机”[1]。小庄即今日邢楼镇附近地名,在五岔路北东2公里,火石埠北东5公里处。是步21最初的联队本部所在地。台儿庄东战场(西起陶沟河,北至堡子,东至西迦河,南至大运河),虽位置于大运河北,现行政规划属于江苏省邳县。《滨田联队史》记录,曾担任兰陵镇主攻的第二大队, 4月2日晚10时,占领了辛庄,五窑路(五岔路),做好翌3日对南方火石埠敌阵地攻击准备[2]。
2日午后4时40分,坂本支队本部进驻蒲汪(日军,国军战报都称其为萧汪),并下达如下战斗命令(要旨)
1. 敌在东庄,杨庄,胡山一线占领阵地。2.支队以现态势准备攻击。3.右纵队为右翼队(步21,第三大队)今夜进出到五窑路(五岔路),辛庄一线做好攻击准备。4.长野部队(步11)附左纵队前卫为左翼队,进出到萧汪一线做好攻击准备(同上,209页)。
歩兵第十一連隊歩兵砲隊戦史记载:
该部4月2日“零時從蘭陵鎮出發,向蕭汪前進。支隊命令:步11為左翼,攻擊當面之敵向蕭汪一線前進。敵在東莊,胡山一線佔領陣地中。”[3]。
该队另一记录称: “4月2日, 零時從蘭陵鎮出发,1330接敵戰鬥,傍晚前佔領蕭汪,辛莊。佔領部落周圍有水壕,入口仅一處。易守難攻”[4]96页。并附有如下略图。
2日南下进入东战场过程中,步11方面出现14名战死者(包括3名负伤日期不明的战伤死),步21记录了两名战死。从国军方面部署分析,主要是步11左翼队在进入蒲汪,贺庄前,与先到守敌75军139师战斗中的损失。该军是以周礨第六师(中央军系),黄光华第139师(晋军系)为中心新组建的部队(周礨担任军长),此日刚配属给汤军团指挥。139师是最先到达,从岔河镇,马甸进入蒲汪,贺庄一带战场。
根据联队史和多种个人记录判断,可知坂本支队分为左右(东西)两翼,右翼以步21两大队为基干,4月3日起,向南方古梁王城,禹王山方向展开攻击,左翼以步11两大队为基干, 4月3日后向东南方胡山,西黄石山敌阵地展开攻击。旅团本部位置于左翼。
在周礨第75军两个师的抵抗,反击下,日军左右两翼攻击都没有取得预定战果,被阻挡在敌主要阵地数公里前方。4月4日后,由于王仲廉军第八十九师从大,小良壁出击坂本支队侧背,为确保支队后方安全,坂本支队长被迫将右翼步21主力抽出,转进至后方堡子一带护卫支队侧背,牵制第八十九师的攻击。为此,左翼步11,不仅要防御东方,东北方之敌(139D)来袭。还要抽兵一部支援步21火石埠方面战斗。如此,坂本支队的攻击仅持续一日, 4日后既转入了全面防御的被动态势。此后直至4月7日夜撤退,东战场的战斗中心,从南线(火石埠,贺庄)转到北线(堡子,大顾珊),从进攻转入防御。
此期间的台儿庄东战场战斗,除4月7日,与濑谷支队一部合同进行的“一击作战”外,主要的激战地点有如下三处。
一,步21的火石埠高地攻击及防守
二,步11的贺庄防守战
三,步21的大顾珊攻防
以下分别按日军,国军的两方记录,还原此三处激战的实态。
3.2汤军团的行动
4月2日,汤恩伯发现日军主力已南下后,午后(战报记录为1日午后(东申),应是2日午后(冬申)之訛)急令关麟征,王仲廉两军长:
据报兰陵,洪山一带之敌主力已向该地西南与犯台敌主力会合,刻正向岔河镇地区企图南窜,已令第八十九师由小良壁迂回敌之侧背,至王军第四师洪山一带阵地应由关军本冬晚接替完毕,并负责肃清该处残敌以掩护王军之右侧背(《資料選編,105页[5]》)”
即4月2日午后,将军团主力的一部(89D)南调至台儿庄东战场北部小良壁,打击坂本支队侧背。而将关麟征军(52A)继续布防在兰陵镇,洪山镇一带歼灭金庄之残敌(骑兵第五联队)[6],警戒战场后方。汤恩伯未将军团主力全部南调的理由,在此日(4月2日)李宗仁又将新增援到达的补充兵员(约三万余)也交给汤恩伯指挥。使汤军团由原来的两个军四个师4万余人,一举扩大到三个军7个师,约73000人。新增加的主力为七十五军(周礨),一三九师(黄光华),六师(张珙),十三师(吴良琛),另有炮四团(孔庆桂)。三三三旅(王肇治)等。其中主力第七十五军的两个师,2日从岔河镇进入了台儿庄东战场正面,与南下到达的坂本支队进入战斗。堵住了汤军团南下迟缓的缺口。
关于汤军团在东战场的战斗部署,《第二十军团鲁南会战战役战斗详报》记录:
2日20时,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下令:
本战区以迅速合围聚歼之目的,决定于明(三)日开始全线总攻保持重点于汤军团之右翼将敌包围于台庄北侧地区而歼灭之。
汤军团以一部消灭洪山镇北方之敌,以主力于明(三)日保持东北正面向台儿庄附近之敌左侧背攻击,逐次向左旋回,务在台儿庄左侧地区将敌捕捉歼灭…(《資料選編,107页 》)
此电为李宗仁的战略部署。可判断此时李意图以可机动作战的汤军团右翼(关麟征军)[7]为反攻主力,从兰陵镇(即“东北正面”)向台儿庄进出后左旋回,攻击瀬谷支队侧背。
汤恩伯奉命后,2日20时(冬戌),部署了如下攻击计划细节。部分修正了李宗仁的命令内容(要旨)。
1.七十五军(周礨)第六师,一三九师附炮四团归关军长指挥,明(3)日拂晓由岔河镇向耿庄,凤凰桥,三河口,邢家楼方面攻击,进出杨庄,关庄,谭庄之线。2.八十五军(王仲廉)第八十九师从东战场北线大,小良壁向鸾墩,蔡庄,朱庄攻击前进,并掩护周军右侧背。3.五十二军(关麟征)2日晚接替八十五军兰陵镇附近守备,并继续肃清兰陵镇,洪山镇一带之残敌。4.三三三旅为总预备队,控置于四户镇(军团本部)附近(《資料選編,106页 》)。
相比之下,可见李宗仁和汤恩伯的部署之差。李宗仁意在动用在兰陵镇的关麟征军(25D,2D)从东北方进入台儿庄战场(此经路无敌阻挡),而汤恩伯却意图动用与坂本支队作战的东战场三个师(139D,6D,89D),击破坂本支队后,从东方攻入台儿庄北部(指挥者为关麟征)。以上三个师,都配置于战场东部西迦河一线,大,小良壁部署的是85A89D,从岔河镇出击的是75A6D,139D。从汤恩伯命令文中的前进地点(岔河镇,大良壁),和路线规定(邢家楼,朱庄)等,都明显可见汤恩伯这一企图。最大特征是不动用主力关麟征部参加反击。
在命令中,关麟征第五十二军的任务,仅仅是“肃清洪山镇附近之敌主力”。如笔者考证所示,兰陵镇,洪山镇一带并无敌主力存在,除北方15公里外向城守备队(步21第一大队)外,在关麟征军所在地域内,此时(4月2日)所谓的“敌主力”只有金庄被围之敌(5K)和其救援队共约500名。汤恩伯为何不动用军团主力[8],按李宗仁命令从兰陵镇进行反击?理由不明。但可判断,此保存实力的消极作战行动,是导致蒋中正5日动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汤恩伯此时(4月3日)有努力抵抗坂本支队南进之意图,却不见反攻台儿庄之物质,精神面准备。抵抗敌南下的任务主要也交给了新到的周礨第75军(一部由关麟征指挥)。原嫡系的四个师中,仅第89师被迟到投入作战。由于八十九师也受命(2日午后),调动迟缓,4日后才进入大顾珊附近战场,所以4月3日敌总攻战中,从东方,南方抵抗,阻止坂本支队主力前进的,仅仅是周礨第75军的两个师。足可见汤恩伯釜底抽薪进入兰陵镇附近后的消极作战姿态。
日军总攻中,黄光华139师从东方岔河镇出击坂本支队侧面(耿庄,凤凰桥,三河口,邢家楼),张珙第6师,在南方西黄石山,胡山,古梁王城一带阵地抵抗日军正面攻击。据张珙师长3日夜报告:
“该师于江日(3日)到达东西黄石村附近,展开于戴庄(岔河镇西南三公里),李家圩(火石埠南2公里,又称古梁王城)之线,攻击萧汪,辛庄之敌,并将该敌击溃向辛庄,火石埠退去(《資料選編,107页 》)”
周礨军长4日20时对蒋委员长报告:
甲:本军于江日开始对贺庄,萧汪,后堡,刘庄(均在岔河镇西北地区)之敌攻击。乙:139师进完至贺庄,耿庄附近。丙:六师将前后堡〈浦〉六庄占领,进至萧汪,辛庄之线。毙敌颇多,我亦伤亡150余名[9]。
3日午后2时(江未),139师长黄光华对商震(139师原属商震第三十二军)报告:
我李旅长兆英江晨五时许,指挥第726团及724团之两营向占领贺庄高家楼耿庄一带之敌开始攻击,迄现在止毙敌甚多,敌仍顽抗固守。我亦伤亡官长十余员,士兵百余人。炮四团(欠一营)归职指挥,正集中火力向贺庄炮击。周军长率第六师全部今早十时到达,拟即展开于戴琴亘锅山之线,今午后四时开始向蒲汪,五岔路攻击。721团及补一团由孙旅长定超指挥在岔河镇亘胡山,锅山之线占领阵地,拟俟张师攻击前进后即向右移即向右移协同攻击…[10]。
以上可见4月3日,日军总攻第一日,在台儿庄东战场与坂本支队交战的周礨第七十五军的状况。黄光华第一三九师2日先到,配属炮四团一部,凌晨开始从东方(西迦河一线马甸)对占领贺庄,高家楼,耿庄之敌展开攻击(侧击),第六师(张珙)3日午前10时到达,立即进入运河北山地一线阵地防御。坂本支队攻击占领的火石埠,蒲汪一带,都在第六师正面。
在七十五军正面阻击(6D),侧击(139D)的抵抗下,经3日一整日激战,坂本支队的攻势在获得贺庄,火石埠高地两处后被阻止。战线进入僵持阶段。由于第八十九师此日还未到达战场,在此状况下,汤军团各部并无力按计划向台儿庄方向(西方)出击。此为汤恩伯部署的弱点。即反攻,进出台儿庄的先决条件,是击破坂本支队的防御线。否则不可能进入台儿庄西战场(正面)。而此目的,直至战役结束后,汤军团也未能达到。
第八十九师3日晚到达大,小良壁战场,进出坂本支队侧背,4日晨控制了大顾珊附近一线。此张雪中师的背后出击,确实牵制了坂本支队正面的攻击能力。4日后,东战场形成了南,北两部,步21主力,被集中到北线堡子附近,与南线的火石埠有约10余公里远。
在东战场获得主动权后,汤恩伯于5日8时,再次下达全面反击命令,作战部署如下:
周军应以一部巩固岔河镇东南,西南一带高地之据点,主力继续向萧汪,东庄,台儿庄攻击前进。王军(附665团欠第四师)应向低石桥,燕子景,岔路口,刘家湖继续攻击前进。关军(附骑兵四团)应以有力之一部巩固洪山镇,兰陵镇,向城一带之据点,主力即刻开始经甘露寺,腰里徐,向泥沟,北洛之线攻击前进。周军于王军之战斗地境为马甸,贺庄,耿庄,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马家窑,台儿庄之线,线上属周军,王军与关军战斗地境为小良壁,朱庄,寻家庄,张楼,南洛之线,线上属王军(《資料選編》108页)。
与汤恩伯3日的攻击命令相比,可见此回接受了李宗仁督饬[11],将关麟征部(52A)也从东北方投入反攻作战序列。此次,汤恩伯将周军(75A),王军(85A),关军(52A)各部分为南(75A),中(85A),北(52A)三段,沿西迦河展开,预定由东战场向台儿庄方向攻击前进。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前进方向无敌军存在的北线关麟征军的行动。
在以上命令下达后的5日正午12时,蒋中正发电怒斥汤军团作战无能。称“我以十师之众对师半之敌…该军团属敌侧背态势,尤为有利,攻击竟不奏效,其将何以自解…”。见委座动怒,李宗仁于6日15时,再次严命督饬汤军团各队按5日8时命令立即开始攻击前进,并规定了行动期限:
限于明虞(7)日拂晓前关军到达南洛,刘家湖之线,王军到达邵庄,沧浪庙之线,周军到达庙边赵村之线,尔后协同孙集团猛烈夹击,迫敌于台儿庄附近运河北岸一举而歼灭之(《資料選編》109-110页)。
限时必到达的地名,都在台儿庄正面战场。可见蒋中正,李宗仁6-7日,在台儿庄正面与日军决战的决心。可以说,此反攻部署和命令,是之后所谓“台児庄大捷”的史料证据之一。尽管此命令实际并没有被兑现。
此时,在东战场作战的坂本支队约5000人马,东,南,北三面受敌,可以说处于绝体绝命的危机状态之下。蒋中正,李宗仁催促汤军团立即反攻台儿庄的理由也在于此。可是汤军团虽在兵力面处绝对优势地位,攻击作战却十分消极,谨慎,直至4月7日台儿庄正面战场濑谷支队已自主撤出之后,手下的周军,王军,关军三支部队七万余人,也未能突破坂本支队寡兵的一处阵地,按命令进出台儿庄正面。此事实,即4月6日夜,“台児庄大捷”(日军自主撤退)之功,被处于守势,已疲惫不堪的孙连仲部“独揽”之理由。以下,看一看东战场的几个代表性战斗。
[1] 岸本清之『濱田聯隊秘史』1989年、189頁。
[2] 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209頁。
[3] 松岡巌『戦記 iA隊の記録-歩兵第十一連隊歩兵砲隊戦史』、元歩兵第十一連隊歩兵砲隊会、1975年,151頁。
[4] 松岡巌『iA隊の記録追補録 : 歩兵第十一連隊』第五師団歩兵第十一連隊歩兵砲隊会、1979年、96頁。
[5] 《第二十军团鲁南会战战役战斗详报(节录)》《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9年,105頁。以下略稱《資料選編》。
[6] 称“敌三山部队由向城南窜在兰陵,凤落,田阳一带有激战(105)”
[7] 从军团本部四户镇方向判断,东战场右翼(北)是关军52A,中间是王仲廉89D,左翼(南)是周礨第75A。
[8] 4月1日前,军团主力指直系的两个军(52A,85A)四个师。2日军团增强后,52A的25D,2D,被留在兰陵镇后方,损失较大的4D进入修整,仅89D被迟到投入大良壁一线。
[9] 国史馆 典藏號:002-090200-00038-065
[10] 国史馆 典藏號:002-090200-00036-278
[11] 李宗仁4月5日致军令部电报中称“已令国军迅速将兰陵镇东北地区残敌歼灭,即向甘露寺,柿树园,泥沟前进”(选辑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