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讀者如何推動去中心媒體的建立
極權社會打壓新聞自由的現況,已清楚暴露傳統中心化媒體的侷限。那麼建立去中心化的,以社群形式存在的媒體有可能嗎?
我在過去的文章分析了當下創立去中心媒體的優勢和挑戰。現時部份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行動,例如發展有利於去中心媒體運作的基建,引流獨立記者和他們的讀者到去中心社交平台等。不諱言,路還是很長。作為最小單位的個別讀者,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讀者的位置看似被動,但讀者同時也是內容消費者。作為消費者,自然也有機會發揮消費者的力量。包括鼓勵作者多產出自己需求的內容;把作者引到自己喜歡的平台發表作品等。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太大想頭了吧:「我們真能有這麼大影響力嗎?怎樣才可以做到呢?」讀者能做的事情其實抓起來真的一大把。包括:
最基本的,就是積極支持現時正在自己經常瀏覽的平台發表寫作的獨立記者。其實,馬特市也有或曾經有過不少獨立記者在默默耕耘。例如記錄香港抗爭現場的@鄭美姿和 @We've got Pens 我地有筆;在緬甸軍事政變之後不斷送來消息的@翁婉瑩 等。可惜很多時這些作品在這兒關注道都非常不足。以致部份獨立記者停更已久。我想,若認為去中心媒體對於抵抗內容審查重要的讀者們,能否先在自己所屬平台積極支持那些發表報導的獨立記者呢?讀者的拍手、留言回饋、小額支持,甚至寫文推介獨立記者們的寫作,這些都有助鼓勵他們繼續留在平台產出更多有價值的報導。我想,倘若這些獨立記者們在馬特市能受到很多讀者關注的話,這兒就可以是個去中心媒體了。
除上述基本行動以外,讀者也可以多走一步,把自己喜歡的獨立記者引導到去中心平台發表作品。例如之前的《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停運之後,之前為這些媒體供稿、寫專欄文章的作者們,有部份仍然繼續透過自己的社交帳戶或粉專發表文章。若你剛好是他們粉絲的話,能否多走一步把他們引導到好像馬特市或Mastodon等去中心平台發表作品呢?當然,這些大架不一定會聽個別粉絲的建議。但若果那個粉絲主動在上述去中心平台推介他們在粉專發表的作品,然後把自己的推介文貼回給那個大架看,再加上向大架說明去中心平台能保護他們所發表的內容,機會又是否能增加呢?
最後是廣告時間。為了方便讀者們做到上述的事情,我在這兒創建了一個叫媒體食譜的標籤,想推介獨立記者文章的市民可用它。有興趣看獨立記者報導的讀者也能追蹤這個標籤,從而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追蹤的獨立記者。
最小單位也有自己能發揮的力量。要推動改變,前行才是黃道。若每個人都只坐著等「有識之士」行動的話,恐怕再等也等不到改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