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更“大众”、“草根”的体裁,而电视剧需要更多的圈子积累、人脉网络、资本运作。

小说创作,虽然说如果有人脉、资本也有助力,但理论上一篇好小说,作者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以作者可以更大程度上地写自己之想写、写读者之想看。

小说中可以选择最普遍、最大众的群体认同——民族认同,来吸引有着相同认同的读者,而不用顾忌投资方的要求、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的目光、或者官方政治正确的大旗。


中国的读者中,最多的人是什么人?——汉人。

他们在阅读历史小说时,普遍持有什么样的情绪?——汉族的民族情绪。

他们的民族情绪体现在哪些方面上?——对历史上本民族被屠杀、被奴役的遭遇的同情;对文明被野蛮毁灭的悲愤和不甘;对自己不能生在那个时代,自己不能回去改变历史轨迹的遗憾。

网络小说要怎么利用这种情绪?——让主角代替他们穿越回去,阻止祖先被屠杀、被奴役的厄运,让主角带领同胞走向崭新的未来。让读者在这种代入中过瘾,过足瘾。

那么话说回来,哪两个朝代是亡于蛮族,让读者最有想去力挽狂澜的冲动?——宋朝、明朝。


换到电视剧,一切就不一样了。

你拍电视剧,你得找演员吧,得找投资人吧,得找剧组吧?你得有人脉,得有圈子吧?你得低头不见抬头见地跟他们谈合作,一起干活直到项目完工吧?

中国的文化娱乐界,哪族人(相对于其人口比例)不同寻常地多?——

他们为什么这么多?——他们凭借前清两百年吸食汉人的民脂民膏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借助本朝定都北京带来的契机,大量进入ZF相关部门。

他们喜欢哪个朝代?——清朝。

他们三五成群,占据各个位置,你想拍个明末抗清电视剧,在剧里不谈民族团结而是大喊“杀鞑子”,这可能吗?——不太现实。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多说两句。

我一直说,民族主义源自本能和现实,是先于理论的,这从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倾向就可见一斑。

何解?历史穿越小说中,最火的一类小说——明末穿越里,主角都是这样的:消灭建奴、终结明朝、建立新世界。

如果说小说主角的行为方式往往代表着大多数读者的潜意识的话,这个现象,正说明了人们本来就明白民族主义,也明白“历史记忆的传承”。不然,他们为何不愿穿越成“八旗健儿”,去开怀地参与那一场场对汉人的大屠杀?为何不帮助大清扩地千里,星辰大海?

在现实中唱唱民族团结的高调还行,到了虚拟世界里,没有了种种政治正确的包袱,人们骨子里的民族主义就显露了出来。

历史长河中,你只能选择一种历史记忆;如果你一边对“我大清”的丰功伟绩深感自豪,一边对明末汉人的悲壮抵抗和悲惨遭遇抱有同情,那么你显然精分了。

从另一个角度,人们也本能地知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不同的。主角们身为“明国人”,但却并不“爱国”,而是知道在赶跑了满人入侵者以后,同胞们值得更好的国和更好的未来。国家是民族的工具,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自己的野心,他们往往会选择取而代之,建立新的国家。

在网文穿越界流行的另一句话也可以成为此事的注解——“穿清不造反,菊花通电钻”。既然身为“清国人”,为什么不“爱大清”呢?为什么不贯彻“爱国主义”呢?为什么“反清”才是那时候的政治正确呢?人们其实早就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话,在现实中,在()下,有很多被蒙蔽、被扭曲、被墙奸的思想。

这些思想,在没了枷锁的“虚拟世界”中都会浮出水面,成为一面倒影,映照出人们的内心。

这才是他们本能的选择。

作者:吴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277833/answer/113365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