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回提要,香港有一有趣現象,就是一至三的人瘋狂地多,但會把籌碼都擺過去四至十的人少之有少。生活節奏急促,工作時數長,導致到花時間下注下去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人需承受的代價比其它社會大。

但我們是否就沒事可以幹呢?我又覺得不然。以下是我認為同一條光譜上的各種人可以做的東西,我會用桌遊做例子。



—)如果你是屬於一至三

入門桌遊的一至三大概會是停留在《大富翁》、《狼人殺》、《截碼戰》、《駱駝大賽》之類的遊戲玩家,他們可能剛剛開始接觸桌遊,可能是喜歡遊戲、可能是喜歡下棋,跟一班朋友同樂,喜歡聯誼等等。

除了被動等別人叫上來玩以外,主動一些去接觸相關的知識也是很好的選擇啊。我會鼓勵他們找一些工具,例如桌遊世界的評分系統 Boardgamegeek,多留意一些新聞,例如將會有甚麼棋推出,或者加一下本地的一些賣棋的網頁,進入一下該社群,參與討論。

喜歡思考該興趣背後的文化的話,買一些書來閱讀,又或者花一些時間看一些比較資訊性豐富的KOL。另外,多些聆聽別人的四至十及其心得,在學習過程中有甚麼發現,這對自己來說也是種向前進的燃料。

二)如果你是屬於四至七

四至七的朋友們,如果用桌遊去看,大概是開始知道有甚麼大作,並主力都放在一些輕中策,亦初嘗一些經典重策的朋友們。另外都有留意在 Kickstarter 裡面有點呼聲的棋種,例如《Wingspan》,《五分鐘地下城》、《勃根地城堡》、《Secret Hitler》等等。我們鼓勵他們嘗試架橋,但當然,不要抱太大期望,也不一定要迫其它人也跟你一樣花時間去研究,每個人的性格、興趣、著眼點都很不一樣,可能一次聚會裡面玩三個遊戲,你推介到朋友嘗試玩一款,就很好了。

於是,你也可以開始學學怎樣表達,用最快的速度去讓別人明白遊戲是怎麼玩的。講解一個遊戲其實是很富挑戰性的事。你要先很熟習這個遊戲,然後你講解的時候如何不沉悶,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經驗。如果你對寫作拍片有興趣,也可以開始一些簡單的文章書寫,可能是入門介紹、可能是遊戲評論、也可以是買賣相關,這也是架橋的方向。(我常常說認真學任何東西,到最後也歸向個人修為、價值觀跟人生觀。這比你所有東西都在一至三充實得多了)


三)如果你是屬於八至十

八至十的朋友,大概是任何棋都會玩,或者都會試,都會接受。因為他們喜歡的已經不是哪類型的遊戲,深入一些是遊戲的本質。這些都是哲學問題。跟他們玩遊戲會有類似評語「這裡如果不是走一步而是走兩步,會比較平衡」、「攻擊卡太少,變化單一」、「遊戲指示太模糊」、「遊戲時數略長,很多程序拖慢了節奏」等等。他們對「好玩」的桌遊已經建立了一個自己的評分機制與框架,而且一有時間都會去看有甚麼值得一玩的棋。

這是老手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太「專業」,於是很難跟其它人溝通,太多東西開始有「自己的心得」,變相其它人的心得,很像都聽不入耳。一來,有時在傾心得時會有很難懂的字眼,甚麼概率,+ve move等等奇怪東西;二來,很容易會壟斷了對話,因為你會開始想對方明白,但愈講對方可能就會愈卻步連發言分享感覺都不想了。於是,我會建議他們,盡量簡化自己想講的事情,善用類比,讓他們不會覺得門檻過高,另外,別人的發言也該好好地聽,縱使你未必同意。我常聽到有老手會鄙視別的人玩甚麼甚麼遊戲,應該玩哪一個才是玩遊戲,但其實這些言論很霸道,只會惹人反感,可免則免。

對我來說,我對他們的建議,主要是放手給四至七的人架橋過來,不要批判他們。一個團體運行得好,最後就是雙贏局面,多人注意,多人會學習,多人會因各自的理由來消費於此。如果沒有人注意,你世界冠軍也沒有用。


的確,世界上有無盡個坑,一個成就人的社會,絕對不是讓全部人都在一至三附近觀望,不是因為生存困難,因為買不到樓,等等等等原因而不敢花時間投注下去相反,大概會是一個又一個團體的團友們,鼓勵不同的新加入的人往四至十走,然後好好地從中學習成長、學習愛、學習面對自己。這是一個很深的議題,甚至是公共行政議題。桌遊跟金融一樣可以有專家,為何金融專家所得到的薪金可以做地主炒賣,而桌遊的專家連飯也未必有得開?政府指向、或社會定義的成功,使我們紛紛賣掉自己的靈魂。這是我萬萬不能同意的事。

如果大家同時也沒有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為著某些入場券而放棄自己做人的方式,那世界可好呢?

2022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