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

對當代藝術的閲讀,尤其是利用found objects的裝置展覽,加上展出的場所再添上額外的意義,沒有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創作文本,可能會因觀眾不同地域或不同年齡層的文化背景,作品本身可能不能完全以視覺語言溝通。如是次三位年青藝術家的展覽,對於我這位七十後的觀眾,覺得展覽加上文本才能令展覽完滿。

富利來商場,似乎是代表香港九十年代的一個流行文化和商業經濟的象徵,不少OL當時的夢想就是在這類格仔商場開時裝店。對於那時還是中學生的我,這類商場是cassette和CD店、影印舖和漫畫店。那一個年代,中學生未必可負擔購買一隻原裝CD,CD店的店主便把CD內的歌曲錄製成cassette出售。電台節目仍是當時學生的至愛,有流行的廣播劇故事背景便是這類商場。

對於我,這類商場充滿了年少時的回憶,但對於年青一代,可能只見到"大人"對過去的留戀; 到現在他們又進駐到此織夢,但會否跟前者一樣,夢醒或成功後便離開,之後商場又再次被閒置,像無盡循環似的。


展覽地點:

Mist Gallery

炮台山富利來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