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我是砲兵第二旅旅長。本旅第二,三兩團駐紮嘉興。砲兵在戰時一般都是分割使用,不只分割到營,而且分割到連。八月十三日前,即把所屬兩團的五個營十五個連分別配給其他軍,師參加作戰,只留一個營在嘉興待命。

 十四日午前二時,我接到命令率領砲兵一營與阮肇昌師的步兵一團,立即開往浦東,擔任防守。於是下令給營長,要他在午後五時前在龍華車站集結待命。我將帶領旅部必要人員先行。到上海後,看見一切都不妙,阮師的步兵團在哪兒?人員,馬匹,器材怎樣渡江?多虧一位任黃埔江船舶管理所主任的同學幫忙,派給輪船三隻,拖船十二只,到龍華港候用。同時,在小街上也找到了阮師的步兵團。當即偕同步兵團至龍華,而嘉興開來的砲兵列車也已到站。為了避免空襲,到天黑後我們才開始渡江,十時左右全部人馬器材渡江完畢。部隊全部夜行軍,我率步兵團,營長和砲兵營,連長先到前方偵察陣地。部隊到後,先構築工事,然後進入陣地做射擊準備。

 浦東和上海僅一江之隔,但相差甚遠。浦東方面連無線電通信設備也沒有,所以部隊到浦東作戰,完全與外地隔絕,阮得不到上級的指示,友軍的通告,有緊急事故也來不及請示,全憑自己的決斷來處理。

 浦東原有敵根據地,日華紗廠,日清公司,郵船會社,新三井碼頭,老三井碼頭等五處,盡是敵海軍的糧庫,媒庫,彈藥庫,材料庫。五處都沒有碉堡,駐有守兵。這些阻礙很快就給我們全部肅清,把有用的物資搬開後,即把各倉庫加以破壞,光是煤庫就燒了三天三晚。這就予敵以精神上的打擊,警告它不要做捲土重來的迷夢。

 此後,在敵艦的砲擊和敵機的轟炸下,我防守浦東達匝月之久。直到九月中旬,上級派第五十五師師長李崧山來浦東接防,我把阮師的步兵團歸還建制,砲兵營交給他指揮,回到嘉興旅部。其時浦東地區指揮官張發奎已到,他對我在這困難情況下,能夠獨立堅持防守,完成任務,並且所有各部人員,馬匹,槍砲,器材損失較少,備加讚許。

 淞滬抗戰中,浦東砲兵發揮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日軍企圖在浦西登陸,因受我軍抵抗未能得逞,因而轉以浦東為登陸的目標。當時浦東的兵力相當單薄,強敵在前,我們還是竭盡全力防守,並努力予以重創。為防止敵軍登陸,我們把全營的火砲都佈置在江岸上。由於砲火數量有限,不得不把連與連之間的間隔拉大,把砲與砲之間的間隔也儘量放大。這樣,整個江岸有可能登陸的地段,全被我們控制起來。相連的連,砲彼此也相互支援,並在重要的地段配置了步兵。為了避開黃浦江上敵艦平射砲的射擊,我們把所有的砲位都選擇在離江岸稍遠的地方。這樣佈局有利於我們的火砲打擊敵艦,而敵艦的大砲卻無法打到我們。

 我們的砲兵十分注意防空,特別注意砲兵陣地的偽裝和行動,並嚴令敵機空襲時立即停止射擊。敵機飛走後再開始射擊,避免被敵人發現。用這一“疑兵”之計迷惑敵人,使敵無法得知我砲兵陣地之所在。

 戰爭一開始,黃浦江上的敵“出雲”旗艦,就是我砲瞄準射擊的目標。當時被譽為“神砲”的浦東砲兵,鬥志昂揚,英勇非凡,可惜使用的是“山炮”而不是重砲,u過世重砲,早已把它擊沉了。這是因為距離近,目標大,差不多觸夠百發百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的山砲彈對敵艦的裝甲雖起不了作用,可是它的推進器卻曾被我們擊壞,停止了三天活動才修理好。敵艦上的砲都是重砲,如果它能打到我們的砲兵陣地,那一定會造成我們很大的損失。但是它無法知道我砲兵陣地,我們安然無恙的活躍在浦東。不論敵艦上行或下行,整個浦東江岸都有砲彈“歡迎”它,“歡送”它。浦東砲兵到底有多少?是敵人無法摸清的。

 浦東的官兵忠於自己的防守任務,在抗戰中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他們自動的遵守紀律,服從命令,群策群力,竭盡心智保衛自己的祖國領土,打擊敵人。敵人為摸清我砲兵陣地,派出偵察機從早到晚輪番到浦東上空盤旋,如果我們的砲兵陣地露出一點破綻,就逃不脫它的重磅砲彈,莫說一營,便是一團也早被消滅。但我們參展的官兵卻創造了奇蹟。記得當時有幾個連觀測所設置在樹上,居高臨下,視界廣闊,又得到天然的蔭蔽,收到很好的效果。類似這樣的群眾性創造,當時並不罕見。

 負責指揮浦東砲兵的是我,我身任其責,親歷其境,曾為它費盡了不少心力,但完成任務的是全體官兵,在全民抗戰的史冊上應該寫上他們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