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春季,胡宗南的第一軍由甘肅開至江蘇徐州,接替了鄭洞國第二師在徐州和歸德一帶的防務。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前夕,派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劉超寰轄第一,第二兩個團接替黃傑稅警總團在海州連雲港和贛榆一帶的防務。各部隊一面擔任防務,一面積極備戰。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日的方針。在上述情況下,胡宗南部的第一軍官兵抗日熱情沸騰,積極要求開往前線,與日本侵略軍決一死戰。

  1. 開辦抗日將校訓練班

 胡宗南在徐州將第一軍團營長以上幹部集中學習,專門派第七十八師參謀長吳允周到陸軍大學聘請了幾位教官,如伍培英,曾繼遠等前來訓練班講授抗日戰術。在學習中,以日軍為作戰對象,根據我軍的實際情況,研究對敵戰術,特別是對付海陸空聯合作戰的敵人的戰術。在學習中,不但學習戰術原理和圖上作業,而且頻繁的進行了大規模陸空聯合作戰的實兵演習,提高將校的指揮能力和士兵的作戰能力。這一學習一直進行到八一三淞滬抗戰前夕,胡宗南從廬山開會回來才結束。在學習班畢業典禮上,胡宗南傳達了廬山會議的情況和對日本侵略軍進行堅決抵抗的決定,希望大家迅速回部隊,鼓勵全體官兵積極完成一切作戰準備,隨時準備開往前線,參加抗日救國戰爭。這實際上是對全軍下了動員令,學員們受到極大的鼓舞,感到無比的高興。

2. 第一軍同仇敵愾,奮勇抗敵

 所謂胡宗南部,實際上在當時就是第一軍,胡宗南任軍長。該軍轄兩個師,第一師(師長李鐵軍)和第七十八師(師長李文),每師兩個旅,每旅兩個團。當時我是第一師第一旅第一團團長。

 1937年8月底,八一三淞滬抗戰打的十分激烈,第一軍奉命從防地用火車輸送到上海附近的昆山和南翔一帶。由於日本空軍白天不斷空襲,我軍活動異常困難,只能利用夜間行動。9月初,始陸續達到劉行,楊行一帶。原來的任務是增援在寶山作戰的第六師。當我團到達劉行附近時,寶山已經失守,第六師殘餘官兵被日本空軍低空追逐掃射,潰不成軍。我因無法前進,當即就地佔領陣地,阻擊日軍,以掩護我軍主力的到達。在這種情況下,全軍奉命擔任楊行,藴藻浜和紀家橋之線防禦,與右翼羅卓英的第十八軍取得聯繫。各部隊利用黃昏和夜間到達指定地點,連夜構築工事。

 翌日拂曉,日軍先是用空軍輪番偵察和轟炸,又以黃浦江軍艦猛烈砲擊,接著以步兵進攻。日軍雖是陸海空聯合作戰,火力比我強大,但我軍官兵具有同仇敵愾,不怕犧牲,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戰鬥不斷發展,形成了艱苦的陣地戰,幾乎每一陣地都經過反復的爭奪,使日軍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我軍由於防地狹窄,又無既設工事,而日軍陸海空的聯合作戰,特別是黃浦江敵艦的砲火對我軍的威脅太大,經過幾晝夜的激烈戰鬥,我軍第一師和第七十八師遭受了重大傷亡。據我所知,僅第一師李鐵軍部傷第一旅旅長劉超寰和我二人,第二團團長楊傑和第四團團長李友梅二人陣亡,營長以下軍官和士兵傷亡約達百分之八十。第七十八師官兵的傷亡基本上與第一師差不多,嚴映皋就是當時第七十八師僅存的一個老營長,後來提升為團長的。

 根據這種情況,為了減輕日本海軍的威脅,我軍奉命撤到劉行,顧家宅和羅店之線,繼續作戰。戰線雖然後撤了一些,但仍沒有脫離日海軍的火力的威脅。隨著戰爭的激烈進行,我軍的傷亡日益增加,戰鬥力大減,繼續堅持下去顯然是有很大困難的,於是由陶峙岳的第八師接替了我軍防務。第一軍開到昆山附近進行第一次補充。在補充的同時,胡宗南部奉命擴編為第十七軍團,胡宗南任軍團長,所屬部隊除原第一軍兩個師外,增加了陶峙岳的第八師,共三個師。

3. 戮力同心,浴血抗戰

 在昆山附近整補和擴編以後,即奉命到藴藻浜,陳行,大場之線。這次戰鬥較前更加激烈,經過幾天的戰鬥,全軍官兵傷亡竟達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次戰鬥,因為吸取了前次的經驗教訓,重要指揮官傷亡比較少些,團長陣亡二人,文於一就是這次負傷的。但營連長以下的幹部所剩無幾,士兵更不用說。後由廣西部隊接防(事後聽說廣西部隊接防後,打了三天就打光了),第一軍又調至黃渡附近進行第二次補充。這兩次補充,官兵的素質比較好,都是從後方未參戰部隊中自願要求上前方抗日的官兵中調來的。因此,補充之後,不僅能作戰,而且都很勇敢,很快恢復了部隊的元氣,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例如賈亦斌就是第十軍組成的參戰營的營長,整營補充到第一軍的。這個營官兵非常勇敢堅強,給敵以重創。賈亦斌負傷不下火線受到表揚,後調為旅參謀主任。這是胡宗南集團在上海抗戰中之所以能夠從九月上旬一直堅持到全面撤退的主要原因。

 十月中旬第一軍又調至蘇州河南岸繼續作戰,擔任南紀家橋,北新涇之線的防守任務。這次作戰沒有前幾次激烈,傷亡也不太嚴重,一直堅持到十一月初,由於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嚴重的威脅到我軍側背,不得已我軍從上海全線撤退,胡宗南第十七軍團奉命經南京轉到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