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否心安”与“所持标的物是否有风险”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前者源自大众情绪影响下不可避免的人类非理性认知缺陷,而后者源自踏实务实、求真求实的客观分析。也即是:“糟糕的持有体验”并不是真正的风险,真正的风险源自“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丧失。所谓丰厚的利润区,正是源自于风险极小、但持有体验却极端糟糕的标的物。无疑,这是反人性的。

资管行业(特别是公募基金)无法创造丰厚收益、甚至创造了丰厚收益也无法交付到投资者的一大原因,并非源自这些专业人士无法识别风险,而是因为他们的客户/用户是无法忍受糟糕的持有体验的。

在基金作为产品的视角下,用户对「产品体验」的追求已经远远大过了对「产品价值」的追求。做一款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你只需要满足人性的「非理性缺陷」即可),但做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却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常常受困于在本质上就无法逃离的糟糕产品体验。

绝大部分参与投资这个游戏的人其实并不想要“获利”,他想要的是“不劳而获”,其中“不劳”的产品体验要占据 99%+ 的权重。真正想要获利、利字当头的人,会将“获利”的权重调高到 99%,不畏艰辛地否定自我认知、不顾劳苦地大量学习和研究、务实而冷酷地忽略自己的投资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获利”这个单一目标的追求。

你想要的,到底是「价值」还是「体验」?你想要创造的,到底是真实的「价值」还是虚幻的“我已经习得”的「体验」?或许这样的问题提法过于极端,但在每一个静谧无人的夜晚,你需要用这种极端的问题去拷问自己。因为它不仅关乎你投资的获利,更是关乎你对所在世界的创造。



近期回顾

备忘录:「可口可乐」穿越商业周期的一些宏观考察

「小红书」背后的产品逻辑:从“为什么没有复杂的后台发布平台”谈起

切入三张财报复杂信息的一个容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