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对“做自己”这件事这么执迷呢?自己又有什么重要呢?我曾经也执迷过这件事,但现在我却越来越怀疑“勇敢做自己”这句话到底是褒奖还是骂人呢。什么样的人能做自己呢,前提恐怕是要回到一个时刻自我关注的状态,时刻警醒着自己的所需所求所欲,再对比着外界的给予馈赠,在这种差距张力间突然间有倾向的行动。最后,这个行动会被其他人投以羡慕的目光,冠以勇敢的称号。

我想,如果这样想下去,最会勇敢做自己的人可能得是儿童和自闭症了吧。也是当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总是非常能做自己,而我因此时常做不了自己,因而抓狂,这么想着,至少当我在做父亲的时候,恐怕我一点都不勇敢了。也的确,绝大多数“勇敢做自己”的人都有一股孩子气,少年感,甚至有些疯狂,好听点说像个艺术家,难听点像个自闭症。

当听到有人夸赞他人“勇敢做自己”的时候,我总是很警惕的。一方面警惕这个夸者,这夸里呈现着他自己的懦弱;另一方面也替被夸者捏把汗,这样的夸赞,反而助长了他更进一步地对自我的强烈关注。就这样,“勇敢的自己”在他人的怂恿和时刻的自我关注中重复并退化,终将成为精神的弱者,落入水中的纳西索斯。

可能说到底,我们就不应该再把“自己”太当回事,不应该关注“自己”到底是谁,每个个体到底是谁,而是到底行动了什么。如果无论行动了什么,收获的评价总是千篇一律的对“自己”的赞美,那也就是说,其实还没做出什么来,那这个“勇敢的自己”也并不值得任何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