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在廬山號召“全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戰不分前方後方,一致起來,團結抗日。”同時,急調第三十六師宋希濂將軍,第八十八師孫元良將軍,南京教導總隊(等於一個師兵力)桂永清將軍編為第五軍,以淞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將軍兼任軍長。首先開赴上海對日作戰,先後調動七十三個師兵力參加八一三淞滬戰場。

 當時,大規模軍事行動所需補給供應問題非常突出。軍事委員會大本營統帥部軍需總監俞飛鵬兼任後勤部長,決定徵集江浙兩省大小輪船,遊艇和木船作為軍用。以輔助京滬鐵路運輸之不足。

 先召集各省在南京軍校交輜兵系畢業之學員一批,在軍事委員會執二組做後勤準備工作。我亦其中一員,奉命成立江南船舶總隊,汽車總隊。總隊長為程鵬飛上校,我擔任少校總隊副,程啟明負責浙江省,共同著手擬編船舶之徵集編組條例和演習訓練試行草案。完稿後,由我直送後勤部審批。又到鎮江同江蘇省建設廳長瀋伯先洽商。經瀋廳長大力支持,取得省主席陳果夫之同意,順利完成徵集使用任務。我滿意的返回南京,要求總隊長將總隊隊部遷移鎮江與建設廳配合辦公。七月底全部按原有掌握之船舶資料完成編組,由行政專員兼大隊長,縣長兼中隊長。六個專區七十八個縣徵集大小貨輪五十噸位以上八百多艘,木船十噸以上一千一百多艘。在八月上旬編畢。正要按計劃調令集中演習前,八一三淞滬戰幕拉開,日軍向我守軍大舉進攻。總隊部立令江陰,鎮江,無錫各縣派一中隊徵用船舶到丹徒,鎮江,無錫集中裝運作戰物資。

 八月廿三日,戰局吃緊,傷亡很大,物資和人民捐獻的慰勞品大部分積壓在沿線火車站。總隊與江蘇省建設廳聯合下達催徵命令。總隊隊部移駐蘇州,晝夜不停的工作。所徵集船數以中隊為單位,分為三條航線輸送補給。第一航線由丹徒,楊中,江陰,常熟,太倉送第八十八師;第二航線由鎮江,丹陽,武進,無錫,蘇州至青浦送第三十六師;第三航線由無錫,吳江經太湖嘉興,金山(朱涇)至淞江送教導總隊。後又徵調鎮江,無錫,常熟,蘇州四縣船舶八十艘沿河內向嘉定青浦,昆山,淞江等地搶先輸送一批彈藥,糧食,服裝及慰勞品趕送前線。兩星期內三條航線共輸送補給軍需三萬多噸。返程裝運傷病員到蘇州,鎮江後方醫院。夜間將遊艇和通信器材送至新橋,閔行,劉行金山衛前線陣地。我親自送過兩次。為防日機空襲,有時改為五艘一組分散運行。由於船長船員們同仇敵愾,有時自覺的自行完成任務。九月間上海,江蘇,浙江改為第三戰區。蔣介石親自兼司令長官,顧祝同副之。程總隊長同我分別來往於吳江,淞江,蘇州,太倉,揚州,泰興,南通等地佈置工作。九月底,日軍接連增援淞滬戰場,總兵力達三十多萬以上。我上海戰場傷亡極大,火車大多時間擔任前線運兵轉送傷員。補給供應則大部分由船舶和汽車運輸。

 十一月五日前後,日軍開始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向滬杭要點松江進犯。一路直搗杭州,向外擴張兩翼。從嘉興,湖州進攻蘇州。我軍側背後受敵。一路由湖州,太湖,長興,宜興進入安徽之廣德,寧國,逼進蕪湖威脅南京之企圖。為了保證繼續抗戰,大本營總部決定全線撤退。

 我在松江補給站見到撤退下來的部隊,還有散兵和逃難人民群眾,如排山倒海,知青不妙。趕回蘇州見總隊部留守人員早無人影。再回南京後勤部,只見到少數清理人員,都說“均遷武漢”即到下關碼頭一巡,江邊車站兵慌馬亂,擁塞不堪。查到十多艘小火輪打著江南船舶總隊的旗幟,滿載物資和難民,船員都認為無處交卸接收。為了避免轟炸損失,我建議船員迅速離開,物資交當地駐軍作補給,就此挽救了最後一批軍用物資,江南船舶總隊從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