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com

也來蹭個熱點,談談台中一中師生衝突事件。

事件發生後,台中一中在聲明中強調,老師有著三十年的教學資歷,經驗豐富。

這些年我發現,只要類似的事件上了新聞,資歷就會成為聲明稿中一個被強調的點,資歷深,彷彿就暗示著:「老師教了這麼久的書,不是菜鳥了,這事肯定還有其他重大原因!」;資歷淺,那就是小菜鳥經驗不足,學校會再進行專業再教育!

官僚體系,論資排輩,沒啥好意外的,只是,他們不曾想過,「資歷」與 「教學」其實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性。這樣說或許不是太準確,應該說,「資歷」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年資」,另一個是「經驗」,如果我們認為資歷很重要,並不是因為年資的長短,而是看重「經驗」的積累。因為從理論上說,知識技能多是由經驗所轉化,而經驗的擴展則需要時間來累積,所以,可以合理的推斷,年資越久,經驗越多,知識與技能的積累也會越豐富。

但,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建立在「主體能夠有效將經驗轉化為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而且還得是「可以將這些經驗轉化為正確的認知」才行。這是什麼意思呢?白話說,一個詞,就是要能透過經驗創造自我的「進步」,如此,資歷才具有價值性,否則,很多經驗告所我們,「資深」常常是阻礙創新的大包袱。

研究顯示,革新的阻力大多來自於一種認知,即革新所產生的變化,會影響到參與者的權利與地位,也就是說,有可能動搖既得利益者既有的利益結構,因此,在教育界這種輩分越高特權越大的環境裡,高資歷向來都是改革最大的阻礙。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NCTQ),教師的教學成效,不一定會隨著資歷而增加,經驗豐富的教師不一定是更好的教師,多數的教師在教學生涯的晚期,教學成效都會有明顯下滑的跡象。

經驗豐富之所以不等於教學品質,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沒有考慮到「變化」,包含了教育理念、趨勢、世代、文化、社會等變遷因素。老師是一種很特殊的職業,越資深就可能離學生越遠,世代差異越大,就越容易在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上產生衝突,這往往發生在老師跟不上時代的改變,或無法接受改變所帶來的差異文化。

在台中一中音樂課的事件中,老師對著學生怒吼:「現在的學生可怕到極點!」,我心中浮出的第一個想法是:「會怕就好!」。老師的這句氣話,有著很多象徵含意:高中生的可怕,在於他們對於學習,有了自我的意識,對於自我的追求與實現,有著自主性的觀點與堅持,這對於傳統權威式教學的老師而言,自然充滿了威脅性。因此,老師只能壓制學生,不給越界,因為一旦穿越界線,老師的知識體系將無能應對,從而導致其賴以維生的權威性徹底崩塌(音樂老師:那你來上課嘛!你當老師嘛!你去考教師甄試嘛!)。覺得學生可怕,那是件好事,因為這是教學自省的開端。

一個好的教師,在理想上,應該是能夠以學生學習需求為本位進行教學思考,將自己豐富的經驗結合(或考量)時代的變化,不斷進行測試與修正,換言之,教育工作,是一種不斷迭代與創新的循環,教師也是一種需要不斷自我突破與成長的工作,我認為這是身為教師必要的自覺與專業。

在這個去中心化的世界,教師已沒了過去那種不證自明、理所當然的權威性,老師該追求的是自身對學習者能夠產生的影響力,讓新世代的學生願意認同與追隨。在未來(現在也已經如此)的教室裡,規則將會被共識取代,教師角色將更像一個設計者與參與者,而非絕對知識的傳播者,教室也將更加民主,異議也會越來越多。

這真的很好,越民主的教室,就越具有思考的動能。這不就是教育所追求的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