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達米安·謝潑德
來源:Bloomberg Green
原文發表日期:2022年1月8日
翻譯:全球化監察


建築行業裡有一個新的氣候推動力:再生建築。


該行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減少其相當大的碳足跡——2019年,該行業的碳足跡佔世界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的38%。 但是根據莎拉·一岡(Sarah Ichioka)和邁克爾· 波林(Michael Pawlyn)——他們是名為《繁榮興旺:應對地球緊急情況的設計範式》的新書的共同作者——的說法,如果建築商想幫助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他們需要做的不僅是防止污染。


二位作者認為,建築應該以再生的方式設計——通過重復使用自身材料和能源來模仿自然的過程。 這比可持續設計更進一步。 可持續設計是指追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只使用必要材料。


一岡和波林寫道:「人類歷史上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在『可持續性』的概念進入主流以後發生的。 現在是時候接受一種新的再生方法來設計和發展了。」


他們的書展示了從中國到日本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的再生設計的例子。 這些項目仍然很罕見,但仍能讓我們一瞥農村和城市建築未來的發展。


新加坡萊佛士城購物中心

攝影師:比約恩·洛

這個天台花園位於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個大型購物商場上方,種植了1600多種有機草藥和植物,用作製造食品和護膚品的原料。 這個東南亞小國的農業用地有限,大部分農產品都是進口的,不過政府的目標是十年內30%的本土消費農產品在當地種植。


經營此天台花園的企業「可食用花園城」(Edible Garden City)在全國各地擁有多塊種植蘑菇和綠葉蔬菜的土地。 有些花園還養殖魚類和昆蟲。


中國浙江的竹林劇院

攝影師:王紫玲

這個劇院由總部設於北京的DnA公司設計,於2015年完工,用來自環繞中國橫坑村的山林中的竹子建造。 劇院還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從地方戲曲表演到冥想課程。 這種被稱為「毛竹」的竹子,可以在彎曲時生長,其根部也可以橫向展開,形成建築物的基礎。 舊竹子每年都可以容易地更換,也可以彎曲以連接現有的結構。


日本三重的伊勢神宮

攝影師:哈特穆·特波林/日本圖片社/環球圖片集團/蓋蒂圖片社

每隔二十年,日本伊勢神宮的一部分就會用新木材重建——這種儀式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 這座建築物不斷被尺寸相同的新結構取代,其内的神聖傢俱和物品也是如此。 舊的鳥居也會砍倒並回收利用。 


100年前前瞻性種植的樹木被用作建築材料。 為了一個世紀後搬遷神社,現在也種植了更多樹木。 這不是一個完全獨一無二的過程。 巴塞羅那的聖家堂和德國的烏爾姆明斯教堂都遵循了類似的跨越數百年的周期。


剛果民主共和國茨瓦帕的伊利馬小學

圖片來源:MASS設計集團

伊利馬社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叢林深處,坐落在農田和自然棲息地之間。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Mass Design Group的建築師看到了將這兩個景觀連接起來的機會,在其中心建造了伊利馬小學,作為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橋樑。 編織和染色的藤蔓在建築周圍生長,讓老師和學生保持涼爽。 這所學校由訂製的瓦片、泥磚和樑柱組成,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用當地10公里範圍內的材料製成的。 施工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同等規模學校的全球平均排放量少307公噸。


韓國首爾清溪川

攝影師:趙成俊/彭博社

拆除高架高速公路後,首爾長達六公里的清溪川歷史流域重見天日。 根據景觀表現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報導,該項目於2005年完成,使生物多樣性增加了六倍以上。 在修復的三年內,沿溪道路比四個街區外的平行道路涼爽攝氏5.9度,空氣污染也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卡塔爾撒哈拉森林項目試點設施

圖片來源:撒哈拉森林項目基金會

2012年,植物開始抵達的第一天,這座建在以前荒蕪的卡塔爾沙漠上的鹽水冷卻溫室就出現了鳥類。 緊隨其後的是蚱蜢,然後是蝴蝶,接著是一種叫做跳鼠的長耳囓齒動物。 一岡和波林在他們的書中寫道,這種復興表明,在適當的條件下,自然界具有巨大的再生生長能力,而這種情況是由人類設計創造的。

--
各地疫情持續,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各異——
歡迎你這周末加入討論,分享你觀察到的各種不平等現象~

📣📣Clubhouse討論會——新冠疫情對社會造成/加重的各種不平等現象
日期:2022年3月20日(星期日)
時間:8pm-9:30pm(UTC/GMT+8)

活動鏈結:https://www.clubhouse.com/event/M4L3JEEK?utm_medium=ch_event&utm_campaign=PdT_DkOFLkVJVJ46lslknw-93211

討論主題和內容大綱: 
1. 全球性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和原因。 
2. 疫情對民生經濟的影響如何加重基層的負擔(數據顯示疫情下貧富差距加大)。 
3. 請大家分享自身/身邊人的經歷,疫情如何影響/加重階級、性別、種族不平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