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了,疫情還沒有結束。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的人數成千上萬,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街上很多商店不是縮短營業時間,就是關門大吉,飲食業更是一潭死水。爲了配合政治議程,以騰空校舍做檢測、隔離及接種新冠疫苗爲由,學校都提早放暑假,學生的生活再次被打亂。

比起面授,網課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對中小學生影響深遠。根據教大網課調查,受訪者在網課期間感到難以專注,網絡不穩定,或有技術問題以致聽不到,導致不懂做功課。在心理層面上,學生缺乏人際互動,容易覺得沉悶、焦慮和孤單。疫情下學生平均成績倒退,弱勢學童受害更顯著,為趕上學習進度,有些基層家庭更要額外安排子女補習,加劇財政負擔。不少白領需要在家工作,另一邊廂處理子女的網課,照顧他們的心理健康,讓家長自顧不暇。

學生的身心成長更令人擔憂。學生長期缺乏面對面的人際互動,窒礙社交發展,與同濟、師長的關係日漸疏離。這兩年的時光仿佛掏空了一樣,校園生活暗淡無光,很多課外活動都取消,錯失與朋友相處的機會,無法體驗學習的樂趣。兩年是多長?中小學的三分之一。青少年這段期間的身心發展尤爲重要,一旦出了誤差,往往影響往後數十年的人生路。如報道者所述,「我們以為疫情的衝擊快結束了,但這是錯的,這些衝擊將延續數十年。」

疫情對大學生是一場特別的成人禮。剛從公開考試的苦海中解脫出來,便需要面對疫情的衝擊,對大學生活的幻想、理想一一粉碎。讀書、上莊、拍拖、住hall、Part time 俗稱大學五件事 。缺乏面對面交流,很難與莊友溝通,活動也處處受限;住hall更不用想,大學會主動“勸你”離開;拍拖講緣分,疫情下的緣分難遇更不可求;part-time的機會也較以往少,在經濟下行,以及在家工作的趨勢下,很多公司也不敢提供招聘機會。疫情大流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大學生與校園的連結剩下網課,如果不好好用這段空白時間增值自己,每天的生活相信會枯燥乏味。雖然大學生的自理能力較高,但是在這段全人教育的黃金時期,沒有纍積好基本的生活和社會體驗,樹立自己的目標,建構好價值觀,或許削弱投身社會的能力,影響人生計劃。

很難想象,如果我是這個時代的學生,我可能不再那麽幸運,人生路的初段也不會那麽順暢。我或許會錯失很多機會、很多地方、很多人和事、很多經歷。我慶幸我的青春雖不完美,但總算滿足,每一次得與失,都是幫助自己成長,努力也沒有白費。在疫情的今天,我還是抱住赤子之心,脚踏實地,憧憬美好的將來。

以我個人經歷來説,三次畢業禮皆有大事件發生,仿佛每次都響起時代的警號,重塑社會秩序,但我們都會適應過來,重新出發。雖然千禧世代面對重重障礙,我相信千禧世代創意無限,自有出路,絕不會成爲“失落的一代”。千禧世代何去何從,我們會慢慢觀察著,雨過天晴後,説不定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