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作者,LikeCoin最吸引的地方當然就是化讚為賞,實現文字有價。雖然我之前一直嫌自己的收視率太低、拍手太少,但這個月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低」。LikeCoin 2.0 的設計其實給我這種寫少眾題材的寫作者一個機會,可以靠少數熱心的支持者訂閱去維持穩定收入,也是感激!

但LikeCoin遭逢重大危機,改成現在的3.0形式,能否轉守為攻有待觀察,但首要是能繼續運作。去中心化出版和運作的理念是好的,也值得支持,只是從創作者的角度而言,衝擊不免有點大。

不知對那些本身很受歡迎的熱門作者而言,相關衝擊是否較微?但我本來靠幾個訂閱者大概$30-40美金/月的收入,這個月變成大約$3美金(~163$LIKE,要多久才夠5000?)。這樣對「靠LikeCoin得到寫作收入」的動機而言,是很大的衝擊。要等LikeCoin重新上路,回復之前的水平,不知要等多久?或許LikeCoin還會留著用,但創作者大概會另找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未必會回來繼續關注LikeCoin的狀況。

有甚麼方法繼續靠寫作得到報酬呢?

其實我長年在傳媒機構寫影評,得到(不多的)稿費,但遠遠追不上通脹(甚至被扣減),按投入的勞力計算也得不償失。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平台並不持久,十多年來,專欄被CUT或整份雜誌/整個網站結業也試過多次。LikeCoin收入算是一點補償,也是一份認同 (謝謝每一次拍手的每一位讀者!)。

LikeCoin收入大減,便回歸基本步,繼續為比較傳統的機構寫作。但這也令人感到,新時代、新技術、新媒介聽上去十分吸引,結果又有多不穩定——就和傳統媒體一樣。當然有一些精英總是在時代的尖端乘風破浪,但大部份人可能是:有點能力、有點熱情、播種了還未等到結果便天翻地覆重新再來,一追再追。

有人也感到累嗎?

如果你也是LikeCoin的創作者,你有甚麼回應這次轉變的方法?你在其他途徑得到創作的回報嗎?例如開Patreon?轉做YouTuber?甚至開發新的平台?

最後謝謝你閱讀到這裡,也邀請你到我的網誌「我不是貓」閱讀我的評論文章(可免費訂閱),當中包括一些因版權問題無法刊載於Matters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