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碑銘]伊連流亡瑞士後,原則上瑞士當局禁他再度涉足政治,只容他授課。但無阻他旺盛鬥志,除接住不遺餘力散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外,也協助接引其他因戰亂而離散歐洲的俄裔。為振興祖國的大業,伊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間他四出演講,主題多環繞俄羅斯的藝術、宗教及哲學。雖不見容於納粹德國,到德蘇兩軍臨陣對壘時,他卻明確聲援德軍,堅信法西斯乃懲治蘇聯的利刃。由此可見比起外侮,他更痛恨共產黨侵蝕俄國斯的國魂。

出乎意料,他眼中腐敗的蘇聯偏偏戰勝了納粹德國。但他並未因此更弦易轍,仍堅信蘇聯終有一天會土崩瓦解,偉大的沙俄帝國將浴火重生。以此為前提下,他又陸續撰文,勸勉沙俄遺民卧薪嚐膽,徐圖東山再起,他可謂前朝白軍最後一顆活圖騰。一九五四年冬,他就在寂寂無聞中過身,享年七十一歲。

伊連著述甚豐,畢生出版過約二十本俄文書和約二十本德文書,幾乎都在零落異鄉的歲月中誕生。而他的人生約莫一半就在離散中度過,這段經歷亦深深烙印在他的思想中。呼應他的早期思想,世界因失去神的護蔭而愈趨腐敗,但人勝在具自救之能。受法西斯浪潮熏陶後,他開始深信這個腐敗的世界正待一偉大的民族將之導向正軌,這個民族就是俄羅斯人。惜俄國長久以來皆遭列強環伺,東西方諸國一直虎視眈眈,令國人不得不奮發圖強,以致走火入魔,不慎步向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歧途。他眼中的世界史實是一段俄羅斯受難曲。

為了俄羅斯人的福祉,也為了歐亞的永久太平,他激勵同胞必須排除萬難,重建肩負白軍精神的帝國。他離世兩年後,文集《我們的任務》在巴黎出版,收錄了蘇聯戰勝德國至他離世其間的著述。眼見蘇聯的江山愈坐愈穩,伊連晚期的寫作軸心在交托心願予俄羅斯人的後裔。文集《我們的任務》大約可按主題分成三部分:

一,沙俄帝國覆滅的成因;

二,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本質;

三,重建沙俄帝國的方略。

這本文集並無任何立竿見影般的效果,頂盡大時代下的一則小註腳。豈料半世紀後奪屍還魂,重展活力於蘇聯崩塌後的俄羅斯,更發酵脹大至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