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的好处,是眼角生了细纹,看起来不好哄骗了。

皆因在时间里见过一点世态炎凉,少了一点大惊小怪,亲眼见过几回“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我成日里无事就爱在网上乱逛,看看这儿,看看那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爱说一句“岁月静好”,仿佛这个词语代表着最惬意、最幸福的日子。然而上一回看见这个词,似乎还是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书上。他们两个没有婚礼,只有这一纸婚书,写着“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风雨飘摇,家国破碎。

所以一开始这词满世界流行,多少有点儿迷信的我,觉得不太吉利。

那阵子这句话流行到什么程度呢?我没事儿很喜欢看的一个书法博主姑娘,接了好些替人写婚书的订单,几乎每张婚书都有这句话。

这是每一个正常人类对生活的朴素愿景,一点儿错没有。

谁还不追求个安稳的生活,我自己硬要出国,也是一样。

*

我与亲人朋友所隔山海,起初交流很困难,后来有了微博,再后来又有个微信,才知道原来大家的分享欲这么强烈。

岁月是颇静好过一阵子的。

他们对国外的生活很好奇,尤其是社会福利方面,后来也托我买过许多奶粉和婴幼用品。有时候会跟我吐槽国内带孩子困难,出门不方便,或是物价渐涨,一双普通靴子都要数千,颇不划算。

我人在海外,胃比我的中国心还要忠诚。很喜欢看他们发给我看哪里开了新餐馆,哪里有出了新菜式,或是去了我以前爱去的店,吃了一份我常点的菜。

我们很少谈政治,想着大家都是受一样的教育,也知道哪些冠冕堂皇的话就是说来骗老百姓的。咱们都是普通人,朴素的价值观还是有的。

第一次发现不对劲,是当年香港的“反送中”事件。我身在墙外,又有微博账号,两地消息都能看见,常常惊讶于墙内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程度。

瞎话实在太多,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很短的视频,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们对一群只拿着雨伞,穿着短袖的年轻孩子们放烟雾弹还是催泪弹(似乎是吧,我不太了解武器)。一个很勇敢的男孩子举着雨伞冲上去,在落地的瞬间拾起那个冒着火光的小铁罐,一把扔回去。

看到那个瞬间的我,想到的是孤勇与悲壮,还有少年人的一腔热血。

这个瞬间定格成了一张在墙内广为流传的图片,标题写着《暴动青年向警察投掷燃烧弹》。

时隔多年,坐在电脑前打字的我,依旧能记得那种巨大的认知上的冲击。

开什么玩笑呢?这群小孩儿,要不是警察一开始扔过去的,他们上哪儿去搞燃烧弹?

然而我都没有愤怒,因为我真的知道他们做得出来这种事情。以前以为“盛世”之下,国际面前,还要点脸,没想到他们不在乎。只是心寒,又替那些孩子们害怕。

*

出国之前,我曾经作为外派人员,在香港工作过一年。工作的地点在中环中心,这么多年了,还记得附近有一间叫做宝湖的茶楼,做我吃过最好吃的腊味炒饭,中午12点之前结账会给打折。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见过许多人,感受到香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将东方与西方、草根与精英融合得非常好的力量。我西装革履,专业冷静的同事,到了周末会带着我买菜,又教给我如何煲汤养生,还一直致力于教我打麻将。她会写很漂亮的英文报告,也会用地道的广东话跟人吵架。

他们体面,有温度,点一份冻鸳鸯和菠萝油,心怀天下。

或许是我的一点私心,看见电脑和电视屏幕上,那些我熟悉的街巷变成对峙的战场,看着那些教我打麻将的同事们在午餐时间走上街头,看着和蔼的给我指过路的警察冲着同样给我指过路的学生们扔催泪弹,我很难过。

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形容我心中的撕裂感,和巨大的惋惜。

我曾经在微信上和微博上据理力争,把我能看得见的“另一面”的图片给人们看。他们不是“暴徒”,那么多普通百姓,乌泱泱的人群举着雨伞,怎么可能都是“暴徒”?

可是一个再怎样清醒的人,也不可能在铺天盖地的同质化信息中独善其身。

螳臂当车的我,与微信群那一头的人们,渐行渐远。

*

疫情开始的那一刻,他们时常谴责国外“不抄作业”。我本地有许多华人群,也纷纷骂本地政府“不抄作业”,应该严格居家管理。真是不夸他们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都说不过去。

三年过去了,不抄作业的本地,生活井然有序;严格管控的上海,今早有无法出门配药的癌症老人跳楼。

大家在网上批评,呼吁,寻求帮助;也有人掩着耳朵说这都是假新闻,受害者有罪论一条条扔出来。

两方红着眼在网上对骂,互相说对方是境外势力。

岁月静好,不知几时起成了一句嘲讽,“岁静党”成了批判那些只管过好自己日子,不顾他们死活的人。

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大约是因为每个人都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吧。

昨天看见@PolkAllen 仗义替被封困的朋友们买菜送菜,多嘴问了一句同在上海,被封了半个月的堂兄。不出所料,他说,没这回事,每个小区都有专门配送和社区团购的。

哦,那么我就假装没有看见他前天在群里抱怨菜价太贵而质量不行的事情吧。

稳中向好,幸福生活且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