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Q:

  最近又下起雨來,再度回到濕冷的天氣,還好薄外套還沒有收起來,妳記得要多加件衣服,不要感冒了。今天沒有去圖書館,因為台灣疫情加劇,雖然還沒有真正大規模的傳遞,還是要透過自我隔離保護自己。我沒有打疫苗,因為我曾有過心肌梗塞,現在疫苗都屬緊急授權的產品,也就是沒有完整的確保疫苗品質與副作用是否對人體危害降到最安全的地步,所以我有心血管方面問題,不適合打疫苗冒險。不過,有沒有疫情發生,我都是自我隔離的狀態,因為對我來說,人心險惡就是致命的病毒,包括我的家人也是,從小到大我時時刻刻遭受家庭言語霸凌的傷害,至今,四十三歲仍是隱隱作痛,傷口無法痊癒,可見精神傷害比肉體傷害更見殘毒的影響。

  若要避免精神傷害,能依賴的就是「閱讀」,讓自己增廣見聞,強化明辨是非的能力,並且深刻體悟「愛」的重要。但是,絕對不是服從傳統儒家思維的那種強制倫理關係與君臣階級的精神枷鎖,而是強調重視人格與生活品質的思想自由與階級倫理解放。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尊重」才是真理,無論在國家社會與家庭之中,都必須具備「尊重」的態度,才能發展出幸福的未來。

  若是已被精神傷害之後呢?能仰賴的就是「書寫」,讓自己盡情抒發內心的各種痛與苦,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可能深化被害者意識以及潛意識反覆經歷傷痛的過程,有可能讓自己更加深陷在暗黑無助的心境中無法自拔。若是能夠有效轉化「書寫」為「救贖」的性質,甚至,能夠進階藝術化為「創作」,將會為心靈帶來昇華的改革,傷痛將成為養分,在文字表現的過程中注入具有特人特色的性質,那就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格。

  無論如何,解決傷口生發與修補的疫苗都需要長期關注才能培養而成,並不是可以短時間輕易達成的目標。故此,真正要解決問題的生發與後續影響,需要管道提供長期關注的向心力,而不是隨著喧鬧的溫度消退之後被離心力甩向漠視的邊界,然後讓悲劇情節在暗中繁殖孳生,直到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不斷循環的憾事,沒有隨著文明進步而被制止,而是縱容的後果。

  有如香港,風頭過後,誰還會在乎妳的傷與痛?不是人民不關心,而是沒有管道追問後續。時間不只淡化問題,更見識人心矯作。真希望有一個革命性質的網站或團體,長期關注國家社會的各類型議題,並且持續推動議題解決的方案與實踐活動的成效,讓每個議題不是只有說說而已,而是推動不解決就不罷休的革命作為。文明再進步又如何?忘記初衷和本質的根源意識,能進步到哪裡?只顧眼神朝天空望去,卻沒發現腳陷泥沼,不把腳重新踏扎實,妳又能往哪裡去呢?

2022.03.28|初稿-讀雨居書房-午後有雨
2022.03.28|首發-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