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 2 月 1 日軍事政變以來,緬甸民眾一直透過公民不服從和武裝起義勇敢地抵抗軍政府。然而他們受到的國際關注度遠不如於今年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和亞洲主要盟國在幾天內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動作作出了嚴厲制裁,並供應武器給烏克蘭。相比之下,國際社會對一年前緬甸血腥軍事接管的回應是三心二意的。

據總部位於曼谷的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Prisoners)稱,在緬甸政變後的 13 個月內,軍政府逮捕了近 9,500 人,並殺了 1,597 人。此外,軍方也對邊境地區馬圭省(Magway)和實皆省(Sagaing)發動攻勢搶劫村莊並焚燒房屋。農民佔緬甸 5,400 萬人口中的 70% 左右也主要集中在馬圭和實皆,在衝突中,這兩個地區的平民死亡人數最多,因此這個地區的財產損失也是最為嚴重的。

美國和歐盟對軍政府最高領袖和家庭成員、軍方企業集團和裙帶企業實施制裁,而歐盟的制裁集中於緬甸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確實有正中要害,因為這是軍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包括日本、韓國、澳洲和新加坡在內的主要國際夥伴並未對軍政府實施任何制裁。而美國政府是迅速凍結軍政府存放在美聯儲約 10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日本和新加坡等盟國卻拒絕效仿。

此外,美國也將人道主義援助從軍政府轉向反軍方統治的「全國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NUG)和附屬的民間社會組織。但全國團結政府並沒有獲得任何軍政府被凍結的資產,也沒有被允許借款。跟烏克蘭不同的是,全國團結政府沒有得到軍備援助。所有這一切都跟民主國家如何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嚴重的經濟、銀行和旅行制裁形成鮮明的對比。

緬甸軍方荷槍實彈在街上巡邏,他們會針對異議人士的家人和親友,上門找麻煩,甚至濫殺無辜。
圖/Kenneth Roth @KenRoth

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為什麼新加坡和澳洲等國家會拒絕制裁緬甸軍政府,卻如此迅速地制裁俄羅斯?

為什麼像芬蘭和瑞典這樣的國家會為了烏克蘭而放棄中立的原則?

為什麼瑞士和摩納哥等離岸銀行中心要凍結俄羅斯寡頭的資產?

美國華府麥克耐堡(Fort McNair)國家戰爭學院兼任教授阿布薩(Zachary Abuza)分析認為,第一個原因是俄羅斯入侵了一個主權國家。俄羅斯的入侵行為顛覆了國際法的核心原則以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基礎。緬甸軍方暴力推翻了民主政府,其後成立的軍政府顯然犯下了令人震驚的戰爭罪行,但其行動一直在緬甸的主權領土內。而東協內部也是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對於緬甸軍政府的行為仍處於三心二意之中。

其次,出自於對烏克蘭衝突可能會升級的擔憂。俄羅斯威脅要在歐洲發動更全面的戰爭,如果俄羅斯陷入烏克蘭的戰亂,就有可能會針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的北約成員國。前蘇聯和東歐集團成員國完全有理由擔心蒲亭辯解戰爭的理由。另外,俄羅斯使用武力的程度也不同,緬甸軍方一次燒毀數百座房屋引起憤怒,而俄羅斯則發射可以夷平城市的飛彈。俄羅斯甚至隱晦地威脅要使用核武。

第三,緬甸目前在全球的重要性微乎其微。緬甸曾經是國際社會的寵兒,因為經過數十年的軍事統治後實現了短暫的民主化。但在大多數國家看來,緬甸在其他方面的戰略和經濟意義微不足道。跟烏克蘭相比,烏克蘭是歐洲重要的糧食供應國、工業強國和重要的能源供應路線。更重要的是,蒲亭決定入侵的原因之一是烏克蘭跟歐洲變得更加緊密,甚至可能會加入北約。

第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目前贏得西方的支持。雖然緬甸被囚禁的民主政府領袖翁山蘇姬可能在緬甸仍受到人民支持,但由於她曾為軍方種族清洗洛興雅穆斯林的暴行辯護,因此她在西方媒體與輿論間毀譽參半。具體的例子是翁山蘇姬前陣子在不公開的法庭審判中被起訴,但西方對她的同情卻很少。但目前仍舊有許多團體基於人權考量,積極聲援被關押的翁山蘇姬及其他民主派政治人物和異議人士等。

最後,兩起戰事存有一定程度的種族主義。西方迅速捍衛種族相近且易於識別的西方國家。鑑於烏克蘭社群在美國和整個歐洲的影響力,使得烏克蘭在俄烏問題上某種程度上受益於離散政治(diaspora politics),亦即僑民從故鄉或「祖國」移居他國,但仍跟故鄉有著連結,包含政治議題。但緬甸在這方面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處。

烏克蘭局勢替緬甸民主帶來機會

不過,烏克蘭局勢成為國際焦點確實替緬甸提供了一些機會。聯合國指出,自緬甸軍事政變以來,俄羅斯和中國仍然是軍政府最重要的兩個武器供應國。因此阿布薩認為,隨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陷入困境,而莫斯科需要努力滿足自己對武器和彈藥的需求,像緬甸這樣的中等客戶將變成是次要優先對象。這將迫使緬甸軍隊更加依賴他們不信任的中國。即使莫斯科能夠向緬甸出售武器和彈藥,鑑於國際銀行制裁,軍政府如何支付這筆費用仍存在疑問。國際社會也可能開始扣押因違反對俄羅斯制裁的貨船。

其次,俄羅斯的入侵重新警醒國際社會重視民主的捍衛。烏克蘭局勢能夠提醒歐洲,跟受到戰火威脅相比,制裁敵人造成的經濟痛苦是值得的。全國團結政府也必須這樣去說服國際,目前已有法國石油集團道達爾(Total)與美國能源公司雪佛龍(Chevron)撤資,但還需要更多。

第三,儘管緬甸民主派的資訊戰有所改進,但全國團結政府可以從烏克蘭政府控制敘事的成功中學到一些經驗。烏克蘭政府的網路行動、心理戰和其他資訊宣傳活動有效地觸及了烏克蘭、俄羅斯和西方的受眾。第四,國際刑事法院已經宣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進行調查。這種立即的反應應該多少會對世界各地的暴君起到警告作用。最後,全國團結政府和緬甸公民必須知道他們不是唯一為自由而戰的人。也得規劃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的未來。

天助自助者?

緬甸實皆省勃萊(Pale)裝組織的領袖 Boh Naga 指出,這個地區的人們越來越願意賣掉自己的資產以購入糧食和武器進行抵抗。他說:「大部分農民被視為沒有文化、無知、生活水準低下,但這些農民和農民的孩子卻參與這個國家的解放。每個人都知道軍政府有多邪惡和殘酷,每個人都知道他們需要戰鬥。然而,當富人捐款並在一旁鼓掌時,這些農民正在犧牲自己的生命和他們擁有的一切來跟軍隊作戰。我不知道這是一件悲傷的事情還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緬甸的農民的起義歷史並不遙遠。1930 年 12 月 22 日一位名叫薩耶山(Saya San)的緬甸醫生帶領一群無地和貧困的農民反對英國統治,這是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反殖民運動之一。實皆地區的居民告訴《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幾十年後,緬甸農民的精神依然堅強,保護國家的責任感沒有改變。

參考來源:
2022/03/03 Radio Free Asia On Ukraine, the world acts; on Myanmar, it waits
2022/03/03 Radio Free Asia Myanmar’s farmers, driven to desperation, among fiercest anti-junta fighters

The post 遭戰火蹂躪的兩樣情:緬甸內戰與烏克蘭被侵略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