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記》是松本清張前半生的自傳,或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奇特的一本文豪自傳。

松本清張是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巨擘,是文壇大老,也是當之無愧的國民作家。所謂的「國民作家」,除了要符合高品質的文學標準,還要產量豐富,作品必需雅俗共賞,讀者眾多,讓社會大眾認為其作品足以代表日本人的民族性者,才能被稱作國民作家。

此外,松本清張也曾經是日本個人報稅金額的冠軍,可見其版稅收入之豐。

這樣的一個人,是在四十一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投稿獲得小說徵文比賽第三名;四十四歲就獲得日本文學大獎「芥川賞」。作品至今依然有廣大的讀者。

而松本清張四十歲以前如何過活,就寫在這本《半生記》裡。

文豪的前半生,多有潦倒者。清苦自持者有之,放浪形骸者亦有之,刻苦自學者不少,生具天才而頹廢自棄者也有之。

然而,像松本清張這樣只是單純的艱於衣食者,實在少見。

松本清張可能是個私生子,也是個養子,複雜的身世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他只有國小畢業,唯一的技能是當報紙廣告的美工,在那個手工出版的年代裡畫一些圖、製一些版等等。

為了養家糊口,每天加班工作,「沒有一天在晚上十一點之前回家」。

養父母只有他一個兒子,他自己倒有三個小孩要養。一直到成名之前,他都以報社廣告部的美工人員為業,工作就是坐在辦公室裡,把客戶的廣告圖樣描畫製版而已。他既不是記者,也不是編輯,甚至連拉廣告的業務員都不是。

二戰期間,他被派到朝鮮當兵,別人都感到在軍隊裡失去了自由,只有松本清張覺得是獲得了自由。因為身為負擔家計的獨子,他說:「從我稍微懂事後,就沒個人自由」。而生活艱難,居然讓松本清張不敢閱讀小說,因為「閱讀小說卻會激起我更渴望投入與之無緣的自由社會」,這是他辦不到的事情。

這種一窮二白、長的又不怎樣的男人,當然是得不到女性青睞。松本清張小說中的女主角,多半都是熟女以上,因為他說自已「根本沒有機會認識年輕女孩的想法。」

所以說,松本清張在四十歲之前,既非家學淵源,也未受高等教育,沒有博覽群書,亦無前輩大師的接引,文學界的朋友一個都沒有,更無機會流連文學沙龍或參與文學活動。這樣的他,並沒有筆耕不綴的把作家當成一生志業,更沒有風流韻史或浪漫情事可以傷春悲秋、呼天搶地。

如此的松本清張,在四十四歲之後,居然一步一步變成了日本文豪。豈不怪哉?

楊照在本書的序文裡引用了「戰後」這個觀點來解釋松本清張的經歷。他說在戰前日本的社會秩序裡,松本清張這種階級的人根本一點機會都沒有;日本戰敗後,階級混亂,松本清張成功詮釋了底層人物的掙扎,掌握了時代的脈動,才有了崛起的機會。

此說由大者觀之,倒也言之成理;然自小處以觀,為什麼松本清張有能力可以掌握時代脈動,寫出動人的小說,別人就不行?這恐怕才是一大謎題吧!